[实用新型]可拆装的滚筒式高温粉体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39086.8 | 申请日: | 2011-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3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柏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柏谦 |
| 主分类号: | F28D11/02 | 分类号: | F28D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拆装 滚筒 高温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装的滚筒式高温粉体冷却装置,可用于动力发电(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温灰渣冷却)、工业炉窑(如高温窑料冷却)、化工过程(如反应固体介质的冷却)、各种干燥过程以及其他造粒装置的冷却过程。
背景技术
如果冷渣器需要计划检修或发现冷渣器出现故障,就需要及时抢修。就要求冷渣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检修的方便、可靠和安全,同时要确保检修后不影响冷渣器的正常运行。
目前市场上冷渣器产品都没有考虑用户检修方面存在的困难: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进行破坏性拆装;组装时焊接不严密而漏水;检修不彻底、存在检修“死角”;检修后寿命缩短或不能正常使用,更有甚者会影响到锅炉机组的正常运行,导致机组停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专利201110003756.8(申请号)和201120005407.5(申请号)提出的高温粉体冷却装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滚筒冷渣器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但仍没能为用户检修提供足够的方便。本申请在这两个专利的基础上,将外筒在圆周方向上分成数份,其中一部分可以拆卸下来,另一部分固定。承压管子的连接采用承压活接头,依靠螺丝旋紧。检修时旋开活接头,取下可拆卸部分,检修内筒和其他部位。检修结束后,旋紧活接头,滚筒冷渣器恢复原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好的、可以拆装检修的滚筒式高温粉体冷却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装的滚筒式高温粉体冷却装置,将外筒设计成可以拆卸的组装结构。即将外筒分成多个部分,其中一些部分是可以拆卸的。拆卸下来一部分后,可以对内筒外侧进行全面检修。内筒内侧可以通过将锅炉排渣管拆卸后,由灰渣进口(设计直径通常不小于500mm)进入检修。这样整个冷渣器的所有角落都能获得检修,为用户提供了运行保障。
所述的滚筒式高温粉体冷却装置的可拆卸结构由旋转接头1、配水管2、环形配水联箱3、承压活接头4、出渣侧配水联箱5和进渣侧配水联箱15、出渣侧联管6和进渣侧联管14、出渣侧分段联箱7和进渣侧分段联箱13、环形联箱16、膜式冷却管8、9、10、11和12组成。其中由出渣侧分段联箱7和进渣侧分段联箱13为主构成的冷渣器外筒通过承压活接头4与由出渣侧配水联箱5和进渣侧配水联箱15为主构成的冷渣器内筒及水冷管系连接。只要将承压活接头4打开就能将一部分外筒拆卸下来,检修内筒外侧和外筒内侧。承压活接头旋紧后,整个冷渣器又成为牢固一体。冷却水由旋转接头1引进,经配水管2进入环形配水联箱3。环形配水联箱3与配水联箱5之间通过承压活接头4连接。分段联箱7与配水联箱5之间通过联管6连接,上述是出渣侧进水管路。进渣侧分段联箱13、联管14、配水联箱15的作用与出渣侧相同,承压活接头4连接配水联箱15和环形联箱16。进渣侧与出渣侧管路通过膜式冷却管8、9、10、11和12连接,水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冷却水经旋转接头1、配水管2、环形配水联箱3后进入出渣侧承压活接头4,流入外筒第一流程,经配水联箱5、联管6、分段联箱7和膜式冷却管8向进渣端走,依次进入进渣侧分段联箱13、联管14、配水联箱15和膜式冷却管9回到出渣端,再经出渣侧分段联箱7、联管6、配水联箱5完成外筒第二流程,接着经过联管6、分段联箱7和膜式冷却管10进入外筒第三流程回到进渣端,依次流入进渣端分段联箱13、联管14、配水联箱15的第二段后经过联管14和分段联箱13经由膜式冷却管11返回到出渣端。在出渣端,冷却水经过联管6和分段联箱7将冷却水引进膜式冷却管12返回到进渣端,再经过联管14和配水联箱15的最后一段连接承压活接头4,然后通过进渣端环形联箱16将冷却水经辐射段受热面引入到内筒,最后经旋转接头1回到回热系统(如图1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
拆装方便、可靠、安全,检修后装置恢复原状,不影响正常运行。检修全面彻底、不存在检修“死角”,整个冷渣器的所有角落都能获得检修,为用户提供了运行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装结构示意图(×代表冷却水流进,○代表冷却水流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承压活接头打开后内外筒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内外筒结构示意图的A向视图;
图5是图2内外筒结构示意图的B向视图;
图6是图2内外筒结构示意图的C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柏谦,未经刘柏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9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共用控制阀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的工件电永磁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