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8010.3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仰;董凯庭;黄宗钟;杨如麟;徐松根;郭清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稳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其能稳定锁组的传动板,使锁组安装于锁体时,该传动板受一弹簧的偏压,能确实安装于该锁组。
背景技术
一般锁组传动板没有稳定的结构,所以当操作一锁组时,传动板常会因为不稳定而产生轴向位移。有鉴于此,本案针对现有的结构做一结构上改良,主要在于提供一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操作锁组时传动板会因为不稳定而产生轴向位移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包括:
一外把手,具有一容置孔;
一锁组,安装于该外把手的容置孔内;
一传动板,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三端,该第二端插置于该锁组后端;
一外驱动管,该外驱动管内安装一钩杯板;
一弹簧,安装于该传动板的第一端上,一端偏压该传动板的第三端,另一端偏压该钩杯板。
进一步,该弹簧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临靠该传动板的第三端,且该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该第二部分的内径。
进一步,该传动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接处为该第三端。
进一步,该锁组后端具有两安装孔,该传动板的第二端具有两凸柱,该两凸柱分别插置于该锁组的安装孔。
进一步,该锁组具有一可适时地卡固于该外把手的凸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该弹簧的一端偏压该传动板的第三端,另一端偏压该钩杯板,故该传动板能在弹簧的偏压力量下呈稳定状态,即当人们操作该锁组时,该传动板不会产生轴向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体的立体分解图及外驱动管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可拆锁组钥匙、锁组、传动板和弹簧组合,从锁体卸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弹簧安装在传动板上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锁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4的5-5剖面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图4的6-6剖面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
外把手 1 可拆锁组钥匙 10
容置孔 11 内把手 2
外套盘组 3 内套盘组 4
锁组 5 凸耳 51
安装孔 52 锁体 6
传动板 7 第一端 71
第二端 72 凸柱 721
第三端 73 弹簧 8
第一部分 81 第二部分 82
驱动装置 9 外驱动管 91
内驱动管 92 锁闩 93
钩杯板 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组传动板的稳定结构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其中:
一锁体6,包括:一外把手1、一内把手2、一外套盘组3、一内套盘组4、一驱动装置9和一锁闩93。
该外把手1具有一容置孔11,该驱动装置9具有一外驱动管91和一内驱动管92,该外驱动管91内安装一钩杯板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8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英陶瓷坩埚数控平面磨床
- 下一篇:热泵型螺杆式压缩多联中央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