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输入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6909.1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崔静;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亿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M7/5387;G05F1/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65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平光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输入多电平光伏逆变器。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日趋严重是关乎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可再生能源属于可循环使用的清洁能源,由于其资源十分丰富,且不受地域限制,可就地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希望。
太阳能是一种巨量的可再生能源,太阳直接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不会污染环境,清洁干净。中国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可开发的太阳能是21039亿千瓦,若将1%的中国沙漠装上光伏,总容量将达到13亿千瓦,超过我国目前所有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光伏发电技术十分重视,其开发和利用已经历了几十年,逐渐成为绿色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国际上,光伏发电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规模上已经比较成熟,已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并且已主要用于城市的并网发电。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起步较晚,80年代中后期初具规模,90年代以来技术在不断成熟,无论是产业化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发展很快,目前多应用在边远无电地区独立式发电,例如在甘肃、西藏、新疆等地建立了以光伏发电为基础的电力设施。而并网发电及城市应用起步较晚,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日益重视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颁布,我国太阳能发电增长迅速,为了使光伏电池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光伏逆变系统希望能够输出最大功率。
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很重要,其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发电效率至关重要。由于电池板组件中各块电池板特性不同,其最大功率点所对应的电压/电流也不相同,其差异随着时间将会更加明显。因此将多块电池板组合后采用单路的输入设计,显然不能充分利用电池板的效率。此外,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不仅与光伏电池板的发电效率相关,而且还和光伏逆变效率相关,目前光伏逆变大都采用简单的两电平拓扑结构,但两电平结构损耗较大,且谐波含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输入多电平光伏逆变器,以解决目前的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低、难以充分利用电池板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输入多电平光伏逆变器,包括:多路直流升压系统,具有多个直流电输入端;以及与所述多路直流升压系统相连的多电平逆变系统,具有交流输出端。
所述多路直流升压系统包括多路直流升压主电路,每个直流升压主电路具有一个所述的直流电输入端;所述多电平逆变系统包括多电平逆变主电路,该多电平逆变主电路具有所述交流输出端,并接收来自所述多路直流升压主电路的输出。
所述多路直流升压系统包括与所述多路直流升压主电路相连并对该多路直流升压主电路进行独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MPPT控制器。
所述多电平逆变系统包括对所述多电平逆变主电路进行并网控制的逆变控制器,该逆变控制器与所述MPPT控制器相连。
所述多电平逆变主电路包括:多个并行的电平逆变电路;与所述每个电平逆变电路相连的滤波电路;和与所述电平逆变电路并联的电容。
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低损耗的滤波电感。
本实用新型的多输入多电平逆变器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并输送给电网的逆变器,它采用多路直流输入,各路直流输入通过升压电路进行独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充分发挥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再经过多电平逆变器进行高效的逆变,整个系统发电效率高,注入电网的谐波小,减小了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输入多电平光伏逆变器的拓扑图。
图2是图1中多电平逆变主电路的以三电平为例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亿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亿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6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动力电池主动式自管理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并联电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