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6383.7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市协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F27D3/18;B65G53/10;B65G53/3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李炳生 |
地址: | 421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高效 补气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气调节器,具体为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可调式补气调节器是高炉喷煤用的重要部件,粉体气力输送工艺中,为了减少气体用量、降低管道阻损、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国内外普遍采用浓相输技术,补气调节器是浓相输送技术的关键设备。目前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一种为环缝式补气器,其结构和原理为:经流化器流态化后输出的高浓度粉体和气体分别从入口进入,进入气室内的气体沿环缝中喷射出,高速气体和粉体混合,形成一定浓度均匀稳定的固气二相流从出口流出至设定的装置设备中。由于环缝间隙不能调整,故现有环缝式补气器存在下述缺点:1、粉体与气体混合效果不理想;2、易造成固、气二相流输送的脉动现象;3、环缝几何尺寸加工制造精度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磨损快、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包括气煤混合室、煤粉管、导向筒、调节圆螺母、密封零令、煤粉进料管和补气管组件;气煤混合室由进气回旋筒、锥体混合室和气煤混合流出口法兰;煤粉管上有导向键和调节煤粉管螺纹;导向筒有一条导向键槽;密封零令用于密封进粉管与煤粉管之间的缝隙;补气管组件由补气管和补气法兰焊接而成,由补气管端焊接在进气回旋筒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圆螺母周向均布有8个直径φ12深20的调节卡位,内圆周向有调节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筒轴向有一条全通的导向键槽,宽度与导向键相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易产生脉动现象,固气比稳定,更容易实现浓相输送,大大提高了输送能力,降低输送成本。流量调节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煤粉管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圆螺母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的煤粉管的剖面图、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的调节圆螺母的剖面图,可调式高效补气调节器,包括气煤混合室1、煤粉管2、导向筒3、调节圆螺母4、密封零令5、煤粉进料管6和补气管组件7;气煤混合室1由进气回旋筒1.1、锥体混合室1.2和气煤混合流出口法兰1.3;煤粉管2上有导向键2.1和调节煤粉管螺纹2.2;导向筒3有一条导向键槽3.1;密封零令5用于密封进粉管6与煤粉管2之间的缝隙;补气管组件7由补气管7.1和补气法兰7.2焊接而成,由补气管7.1端焊接在进气回旋筒1.1上,所述调节圆螺母4周向均布有8个直径φ12深20的调节卡位4.1,内圆周向有调节螺纹4.2。所述导向筒3轴向有一条全通的导向键槽3.1,宽度与导向键2.1相配。
通过转动调节圆螺母4,调节圆螺母4的内螺纹带动调节煤粉管螺纹2.2使煤粉管2的导向键2.1在导向筒3的导向键槽3.1内滑动,从而调节煤粉管2出粉端与锥体混合室1.2内壁的间隙,进而调节与煤粉混合的气体流量,达到浓相输送的目的。这样调节气煤二相流浓度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且调节使用非常方便,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由于采用以上结构设计,一定速度的高浓度粉料从进粉管进入,高速气流沿环缝L喷出与粉料相混合,固气混合物从出粉管流出。这样,混合带增长,且为稳流状态,混合更充分、均匀。通过调节圆螺母可以任意调节粉气混合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市协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市协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6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臭脱色罐
- 下一篇:用于制备缆线绝缘体的多相聚合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