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5982.7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4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蔡上升;周亚;刘望全;胡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金属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稳固、抗扭力强度高、其对接结构不易被撑开的连接器的金属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也在飞速发展,而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到电连接器,例如,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即HDMI连接器,其已经广泛成为数字电视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接口标准;因此,连接器质量的好坏对相关电子产品的使用效果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连接器之金属外壳在产品中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屏蔽、保护作用等,该金属外壳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金属外壳的作用发挥,甚至影响到整个连接器的产品质量及性能。
现有之金属外壳主要有一体成型的无缝框体结构和有缝框体结构两种,其中,该无缝框体结构其系采用无对接结构的深压延成型而具有结构稳固而不易撑裂的优点,可是,一方面由于该深压延成型所需应用的加工技术复杂、设备的成本高、制程繁锁等,其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其无对接结构,缺乏足够的可伸缩性,因而较难确保金属外壳具有较好的夹持力,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上述无缝框体结构的金属外壳没有广泛应用到连接器中;而上述有缝框体结构的金属外壳,其加工技术简易、生产成本较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该金属外壳(300)系由一金属板经冲压、折弯后其两自由端(301、302)对接形成的一框体结构,该对接结构位于金属外壳(300)的一侧壁上,该对接结构一般采用燕尾形卡块(303)和燕尾形槽(304)的配合,该种对接结构的抗扭力强度较弱,其常因不当插入尤其是扭力较大时而被撑开,使得插接口(305)扩大而导致连接器结构及性能的不稳定,例如,影响该连接器与其对插件的连接效果,以及影响金属外壳(300)的屏蔽效果等。当然,也有些系通过直接将前述两自由端的尾端叠置并焊接在一起,可是,焊接作业过程中易产生不良,而且其作业过程较麻烦,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常会出现焊接处松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其连接稳固、抗扭力强度高,其对接结构不易被撑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系由一金属板经冲压、折弯后其两自由端对接形成的一供对应的插头插入的框体结构,该两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该第一自由端上开设有贯穿的扣孔,并该第二自由端上设置有弯折扣片,该弯折扣片穿入前述扣孔并其尾端紧扣连接于第一自由端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前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相对接时,只需将第二自由端的弯折扣片穿过第一自由端的扣孔,利用该弯折扣片的尾端紧扣对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的稳固连接,且该对接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扭力强度,避免了传统技术中金属外壳之对接处因其抗扭力不够而导致的松开现象,提高了连接器金属外壳的产品质量,有利于确保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并保持较好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较具代表性的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M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连接器金属外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弯折扣片经第二次弯折之产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连接器金属外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N-N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未对接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300、金属外壳 301、自由端
302、自由端 303、燕尾形卡块
304、燕尾形槽 305、插接口
10、前侧壁 11、第一自由端
111、容置凹槽 112、扣孔
113、弯折扣片 12、第二自由端
121、弯折扣片 122、扣孔
13、插脚 1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5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