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35661.7 | 申请日: | 201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建华 |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活塞拉缸现象的活塞。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汽车对发动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活塞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活塞裙部与缸壁的接触面积较大,活塞裙与缸壁的接触面积占整个活塞裙的55%,使活塞在缸体中运动时,活塞裙部与活塞在缸体摩擦面积较大,增加了活塞运行中的摩擦损失,活塞拉缸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活塞运行中的摩擦损失有效避免拉缸现象的概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活塞,以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减小活塞运行中的摩擦损失,降低活塞拉缸现象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塞,包括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所述活塞裙部下端的活塞翅的长度为3~5mm。
优选的,在上述活塞中,所述活塞翅的长度为4mm。
优选的,在上述活塞中,所述活塞头部上设有两个气槽和一个油槽。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缩短活塞裙部下端活塞翅的长度,并将活塞翅的长度规定在3~5mm范围内。在保证活塞使用性能,满足活塞强度、刚度及导向良好的条件下,缩短了活塞裙部高度,既减轻了活塞重量,节约了材料,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活塞裙部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可减小活塞运行中的摩擦损失,更加有效的防止了活塞因为接触面积大而发生的拉缸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活塞,以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活塞拉缸现象的概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塞,包括活塞头部2和活塞裙部1,其中,活塞裙部1下端的活塞翅11的长度S为3~5mm,即活塞翅11的长度S由原先的15mm缩短到3~5mm。
为了克服活塞因为裙部与缸体接触面积大而发生的拉缸现象,所以在保证活塞强度、刚度及导向良好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缩短活塞裙部高度,减小活塞裙部与缸体的摩擦,同时,减小活塞裙部与缸体的摩擦也有利于降低发动机自身能量的损失,有利于节能。虽然裙部长度由油膜最大压力和最小油膜厚度决定,在两者安全的情况下,科学的缩短活塞裙部高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摩擦,而且减轻活塞重量,缩短活塞运动空间,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减小,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还是动力学角度考虑,都是有益处的。
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通过缩短活塞裙部1下端活塞翅11的长度,并将活塞翅11的长度规定在3~5mm范围内。在保证活塞使用性能,满足活塞强度、刚度及导向良好的条件下,缩短了活塞裙部高度,既减轻了活塞重量,节约了材料,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活塞裙部与缸体的接触面积,可减小活塞运行中的摩擦损失,更加有效的防止了活塞因为接触面积大而发生的拉缸现象。
活塞头部2上一般设有两个气槽和一个油槽,在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活塞翅11的长度设计为4mm。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建华,未经于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5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