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地基式打磨室排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1632.3 | 申请日: | 201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存领;张金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基 打磨 室排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尘系统,尤其是一种无地基式打磨室排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涂装打磨粉尘的处理方式为有地基式,通过室体的上部送风,底部排风的方式对室内的打磨灰尘利用的空气的流体学原理,将灰尘让地基内的过滤网捕捉,落入地基内,地基内通常都有水,然后清理地基内的灰尘。
在经济环保的今天,目前的排尘系统缺点是不但要用很多资金,而且粉尘落入地基内的水中,不但浪费珍贵的水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增加了清理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换过滤网更加方便,排尘效果更佳,节约能源,环保的无地基式打磨室排尘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地基式打磨室排尘系统,包括室体,所述室体中设有排风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控系统,排风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与电控系统相连。
所述室体包括骨架,以及设置于骨架上的壁板,其中一侧的壁板上设有带自锁机构的手动折叠的室体门,室体门上设有朝室内开的带压力锁的安全小门。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室体上与工件打磨及喷涂部位正上方位置的室内自然进风口,设置于室体两侧面的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上设有粉尘过滤装置,吸风口与室体两侧面的吸风风道相连,吸风风道出口与设置于室体内顶部的排风风机相对应,排风风机出口与设置于室体后面的排风风道相连。
所述自然进风口上面铺设有过滤棉层。
所述粉尘过滤装置由两个10目的钢丝网中加粗效无纺布制作而成,两钢网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排风风机为节能型防爆离心风机。
所述排风风道采用圆形风筒。
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节约做地基的费用,经过计算,做地基的费用就可以再建一个新型的排尘系统,现在涂装粉尘的处理还没有此种形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无地基排尘系统不但可以排尘,还可以用于汽车修补喷漆、小件喷涂行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无地基排尘系统,节约了地基的费用,做低级的费用近20万元。
(2)本实用新型无地基排尘系统,采用了变频器控制风机的方式,节约电能是原来的系统的1/3,并且有效的保护了风机。
(3)整体设备结构简单、配件日常化,投资小,收益大。
(4)易推广普及,实用范围广泛,适合铸造业、制造业、加工业、电镀、医药、热处理等大小型企业,也适合中小型喷涂维修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控制图;
其中1.室体,2. 室体门,3.安全小门,4.自然进风口,5.吸风口,6.吸风风道,7.排风风机,8.排风风道,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无地基式打磨室排尘系统,包括室体1,所述室体1中设有排风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控系统,排风系统和照明系统分别与电控系统相连。
所述室体包括骨架,以及设置于骨架上的壁板,其中一侧的壁板上设有带自锁机构的手动折叠的室体门2,室体门2上设有朝室内开的带压力锁的安全小门3。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室体1上与工件9打磨及喷涂部位正上方位置的室内自然进风口4,根据空气流体学对自然进风口4进行设计,根据需要大部分工件9的总体尺寸及工件9喷涂的部位,应将自然进风口4设置在所要打磨及喷涂部位的正上方,且风口截面积要小。
根据客车两侧需要打磨量比较大的情况,在室体1顶部,车辆的两侧的正上方设置宽度约500mm,长度为室体长度的自然进风口4,自然进风口4上面铺过滤棉。
吸风口5设置在室体1内的两侧,采用侧部吸风的方式。吸风口5经过计算为32个尺寸为350*900mm风口。截面尺寸为350*1600mm吸风风道与6节能型离心风机进行连接。
所述吸风口5上设有粉尘过滤装置,粉尘过滤装置由两个10目的钢丝网中加粗效无纺布制作而成,两钢网通过螺栓连接,中间的粗效无纺布可以轻松的更换,粗效无纺布经过清洗后还可以循环利用。
吸风口5与室体两侧面的吸风风道6相连,吸风风道6内部采用30*30*1的型钢做成骨架,外部用1.5mm厚的镀锌板进行封闭,吸风风道6内能够承受截面为60m/s的风速。吸风风道内的风速为40m/s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