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制冷液自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454.0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8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涛;刘毅;王晓庆;李寅辉;张振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斯格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制冷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制冷液自循环系统,主要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制冷液自动循环。
背景技术
在需要低温测试的仪器设备或系统中,制冷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制冷液属于液体,可以完全的填充于制冷池内制冷体与被制冷体之间,使被制冷体得到全方位、立体的制冷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被制冷体需要反复脱离制冷液的仪器或系统中,被制冷体表面制冷液的残留,会造成制冷液的流失,从而使制冷池内制冷液减少,影响制冷效率。
目前解决制冷液流失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人工补液方法。在制冷池内设置液面基线,通过肉眼(或经验)判断制冷液是否不足,通过人工进行补液。二、通过电路控制补液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和执行两部分:控制部分采集制冷液是否减少信息,当减少后向执行部分发送控制信号,执行部分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自动补液。这两种方法虽都能达到补液的效果,但都具有一定的缺点:第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补液的时间不易把握;第二种方法虽然能精确的进行补液,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制冷液流失、补液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简易制冷液自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简易制冷液自循环系统主要由隔膜单向阀(2)、储液室(3)、下压座(4)、弹簧单向阀(5)、升降台(10)等构成。
其特征在于:制冷液瓶(1)、隔膜单向阀(2)、储液室(3)、弹簧单向阀(5)、制冷池(6)通过管路顺序相连组成制冷液循环通路。传感器探针(8)安装于升降台(10)上,自动下探测量样品并通过数据线(9)将数据传至仪器的处理单元。下压座(4)同样安装于升降台(10)上,借助传感器探针(8)下探动作为制冷液循环提供动力。储液室(3)由具有弹性的、可压缩的材料制成,在下压座(4)下压的作用下,将内部液体挤压出储液室(3);在下压座(4)抬起后,储液室(3)可凭借自身材料弹性作用自由恢复到初始形状。制冷池(6)具有一个进液孔和一个排液孔:进液孔位于制冷池(6)的中下部,将制冷液注入到制冷池(6)中;排液孔位于制冷池(6)的中上部,具体位置与制冷池(6)标准液面持平,当制冷液过多超出标准液面时,可通过该孔排出至制冷液瓶(1)中,防止制冷液外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储液室(3)具有弹性特性,十分简捷的实现制冷液的循环。下压座(4)安装于仪器测量运动部件上,借助测量时的部件运动,提供下压操作的动力,不需额外的下压操作动力源,简化了仪器设计。每次测量都执行下压操作,即每次测量都为制冷池(6)注入制冷液,可实时保持制冷池(6)内制冷液不缺失。在制冷池(6)中上部排液孔的作用下,保持制冷液不溢出。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中:1、制冷液瓶,2、隔膜单向阀,3、储液室,4、下压座,5、弹簧单向阀,6、制冷池,7、测试试管,8、传感器探针,9、数据线,10、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隔膜单向阀(2)、储液室(3)、下压座(4)、弹簧单向阀(5)、升降台(10)等构。制冷液瓶(1)、隔膜单向阀(2)、储液室(3)、弹簧单向阀(5)、制冷池(6)通过管路顺序相连组成制冷液循环通路。
本实施方式中,测量前制冷池(6)中注入制冷液,将测试样品注入到测试试管(7)中,并将测试试管(7)置于制冷池(6)中。当测试时,传感器探针(8)在升降台(10)的作用下,下探至测试试管(7)中,此时下压座(4)也向下移动并将储液室(3)挤压变形。储液室(3)两端分别与隔膜单向阀(2)和弹簧单向阀(5)顺序相连。储液室(3)受力变形后,基于单向阀的特性,隔膜单向阀(2)处于关闭状态,而弹簧单向阀(5)处于打开状态,制冷液在下压座(4)挤压作用下通过弹簧单向阀(5)输送到制冷池(6)中。测试结束,传感器探针(8)在升降台(1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脱离测试样品,此时下压座(4)也向上移动脱离储液室(3),储液室(3)恢复到初始形状。储液室(3)恢复到初始形状后,基于单向阀的特性,隔膜单向阀(2)处于打开状态,而弹簧单向阀(5)处于关闭状态,制冷液由制冷液瓶(1)通过隔膜单向阀(2)输送至储液室(3)中,重新将其充满。如此一次测试工程结束,同时完成了一次制冷液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斯格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斯格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