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状焦工艺中生焦过程温度参数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8877.0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克伟;姚若纳;郭秀学;孙农三;李拥军;杨传水;韩刚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4 | 分类号: | G01K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40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状 工艺 中生焦 过程 温度 参数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炼制设备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状焦工艺中生焦过程温度参数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针状焦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料预处理必须合格,二是针状焦操作条件必须具备。针状焦生产主要有三个操作参数:温度、压力和循环比。
对生产针状焦来说,加热炉变温操作的精确控制是生产优质针状焦的关键。基于针状焦的生成机理,一般变温操作分3-4个阶段升温、恒温,温度变化范围为476~510℃。生产针状焦时,需要在焦碳塔中创造一个有利于中间相小球体出生、长大、融并、定向、固化的条件,这个过程就是慢速、低温、长停留时间的液相焦化反应,以达到芳烃缩合,分子有序排列,进而使中间相小球体慢速并充分长大。之后再快速升温,使焦炭塔内热油气迅速大量逸出,在气相流动的外力作用下使中间相小球体定向、变形、固化,最后转化为纤细纤维状结构的针状焦。焦化过程所需热量均由加热炉提供,焦碳塔内各点温度随着加热炉辐射段出口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焦炭塔内温度分布及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加热炉的操作,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焦炭塔塔壁温度做到及时、准确测量,来解决因温度测量不准而影响针状焦产品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测量点多,测量精度高的针状焦工艺中生焦过程温度参数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即一种针状焦工艺中生焦过程温度参数测量装置,包括焦炭塔,其特征在于焦炭塔外侧塔壁上设有多个测温机构,上述测温机构分层分布在焦炭塔外侧塔壁上,每一层的测温机构等分圆周分布,所述测温机构包括热电偶垫板、热电偶套管和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垫板焊接在焦炭塔外侧塔壁,热电偶套管焊接在热电偶垫板上,热电偶安装在热电偶套管内。
热电偶与热电偶套管连接采用丝接或卡套连接。可有效调整热电偶插入深度。
焦炭塔外侧塔壁上的每一层的测温机构为2~4个。每层测温机构的间距为2-4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测温分布点多,可实现温度的精确测量,提高针状焦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2)测塔壁热电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及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焦炭塔;2测温机构;3热电偶垫板、4热电偶套管、5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2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焦炭塔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2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焦炭塔共2个,塔径:φ6100mm,塔体、裙座总高:28550mm,每个塔设置测塔壁测温机构32套,分8层,每层4个测温机构,每层之间的间距4米,测温机构在焦炭塔外壁等分圆周分布。
如图1所示,是其中一层的结构示意图,焦炭塔1的外壁等分圆周分布4个测温机构。
如图2所示:热电偶垫板3焊接在焦炭塔1外侧塔壁,热电偶套管4焊接在热电偶垫板3上,热电偶5安装在热电偶套管4内。热电偶5与热电偶套管4连接采用丝接或卡套连接,可有效调整热电偶5插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