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渣浆泵托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8786.7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5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明;许元峰;李明;张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8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渣浆泵 托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渣浆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渣浆泵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托架组件外观粗糙、轴承温升大,密封性也不好。采用中开式结构后虽然方便维修但是存在加工后两轴承位同心度较差,尤其是大外形的泵,托架受力较大,轴承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导致轴承温升较大,震动严重,大大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卧式结构,它有托架体、轴、轴承盒、轴承、防尘盖、密封件等组成。经过对托架体的优化设计,将原有干油润滑的托架体和轴承体整合成一件不但节省了装配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使托架的结构更为简单实用,同时避免了因托架体和轴承体加工误差引起的累计误差。选用同一加工基准对两轴承孔位精心加工,不用二次对刀提高了轴承孔位的加工精度,保证了轴承的同心度,使轴承的温升显著降低,泵的震动、噪声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泵的整体性能。同时针对渣浆泵在不同场合和工况使用时需要干油或稀油润滑两种轴承润滑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干油润滑基础上稍作改动就可变成稀油润滑,具有结构美观、轻巧、轴承寿命长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渣浆泵托架装置,占用空间小、结构灵活简单、外观美观轻巧、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渣浆泵干油稀油两用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渣浆泵托架装置,包括带有通孔的托架体、泵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通孔的托架体内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的带有通孔的托架体左端安装有轴承盒,所述的泵轴穿过带有通孔的托架体与轴承盒,所述的轴承盒右端面、环形凸起、泵轴之间形成环形油室,所述的轴承盒内壁与泵轴之间套装有左轴承,所述的轴承盒左端面安装有左压盖;所述的带有通孔的托架体内壁右侧与泵轴之间套装有右轴承,所述的带有通孔的托架体右端面依次安装有右压盖、防尘盘。
所述的渣浆泵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轴上位于环形凸起外侧固定有挡油盘。
所述的渣浆泵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轴承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的右轴承采用圆锥滚子轴承。
所述的渣浆泵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通孔的托架体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油室相连通的压注式的油杯。
托架体:将原有干油润滑的托架体和轴承体整合成一件不但节省了装配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使托架的结构更为简单实用,同时避免了因托架体和轴承体加工误差引起的累计误差。选用同一加工基准对两轴承孔位精心加工,不用二次对刀提高了轴承孔位的加工精度,保证了轴承的同心度,使轴承的温升显著降低,泵的震动、噪声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泵的整体性能。
轴承盒:该轴承盒经过改制后起到安装轴承和做干油润滑油腔的作用,通过轴承盒与轴承体端面间隙的调整可以调节叶轮与泵体的间隙,从而提高泵的效率。与原有干油润滑调整方式相比调整更加方便简单,劳动强度底低。在稀油润滑时需将轴承盒接近稀油油室端的孔车大,以使稀油进入的轴承。
挡油盘:干油润滑时用来隔开油腔与稀油室,在稀油润滑时不安装。
轴承:泵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采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支撑,是整个泵的转子部件支撑,同时起到平衡叶轮轴向力的作用,采用进口轴承,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使泵稳定性提高。
油杯:油杯均采用压注式,用作干油润滑时,润滑油的注入,稀油润滑时只需将此两空有丝堵堵起来就可,操作非常方便。
轴承的左右压盖:设有密封装置防止油泄露出来。
防尘盖:防止粉尘及水进入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干油润滑的托架体和轴承体整合成一件不但节省了装配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使托架的结构更为简单实用,同时避免了因托架体和轴承体加工误差引起的累计误差,使轴承的温升显著降低,泵的震动、噪声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泵的整体性能,同时,可以在泵轴上固定有挡油盘,满足渣浆泵在不同场合和工况使用时需要干油或稀油润滑两种轴承润滑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 下一篇:可变阀升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