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能聚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8163.X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新力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13/00;H05B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615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能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能热分子聚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超节能空调制冷或制热的热能聚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热能处理的方法与产品的品种类别繁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1)热交换式,又叫传递式交换器,它是依靠冷(热)对流方式的双循环管道进行能量交换;(2)外加热式,即由一个发热体通过某一容器或管道,通过单项液体流动,使得液体被加热后实现热能交换,其交换因时间短、内部损耗大,而且交换效率低、生产工艺也十分复杂。同时,由于交换面的面积也受到设计尺寸的限制、以及生产成本压力等客观因素的约束,因此,目前冷(热)能交换方式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工艺设计基础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空调或其他制冷、制热取暖设备,不受设计尺寸和形状要求限制,交换能量大,传递能量时间快,并且加工工艺简单的热能聚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能聚合器,包括两端贯通具有空腔结构的外壳体、热液管、冷液管和供电电源;所述热液管和冷液管呈蜂窝状间隔布置在外壳体的空腔中;在外壳体的两端设有将热液管、冷液管分别贯通连接成独立通路的U形连接头;在外壳体的上下侧对应的设有可对壳体内热液管和冷液管内的冷媒磁力切割后产生涡流效应和裂变效应的正、负电磁极板;在外壳体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对壳体内贯通的热液管和冷液管密封的耐高温固化胶层;所述供电电源的电源线与正、负电磁极板分别相连。
所述外壳体的内侧还设有对正、负电磁极板产生的涡流效应和裂变效应起增幅作用的PTC制冷芯片。
所述外壳体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热液管和冷液管呈层状交替方式或交叉方式布置在外壳体的空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空调或其他制冷、制热取暖设备,整体结构不受设计尺寸及形状要求的限制,外壳体采用铜、铁、钢、铅等金属材料制成,根据需要可各自加工成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的长形物体,按实际交换参数要求将小圆管管道分别进行交叉方式或层状交替方式蜂窝状布置在外壳体内,使得管中冷媒流动容积小,交换的时间长、交换的面积增大,使冷热交换效能得到更进一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冷液管和热液管组成的管族群的存在,冷媒在各循环管道内的流动,使得冷媒分子在高压密封真空条件下,冷 媒分子将会产生不断的热膨胀、冷急收缩效应,从中扩充了分子的高速交换条件,使得交换反应速度迅速增快、增强;另外,在这种能量聚合的过程中,通过增设在外壳体上下侧设置的正、负电磁极板,接上供电电源后,产生的磁力线对外壳体内的冷液管和热液管内的冷媒进一步的切割,将产生涡流效应,使得热能与冷能分子更活跃,在高真空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分子产生裂变效应,使得输出端冷媒的冷、热能量携带巨大的能量惯性,在外壳体的内侧还设有对正、负电磁极板产生的涡流效应和裂变效应起增幅作用的PTC制冷芯片,使得通过磁电场作用下的管族群中形成两性不同的物质,分别引起了两性物质形成两种不同常温压下的微电子粒状态,使得能量交换等级瞬间提升、速度增大,从而起到有效地提升制冷或制热过程中的效能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体与冷液管、热液管连接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壳体、U形封管头、冷液管和热液管端侧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热能聚合器,包括两端贯通具有空腔结构的方形外壳体1、热液管2、冷液管3和供电电源4;所述热液管2和冷液管3呈 蜂窝状交叉方式间隔布置在外壳体1的空腔中;在外壳体1的两端设有将热液管2、冷液管3分别贯通连接成独立通路的U形连接头5;在外壳体1的上下侧对应的设有可对壳体内热液管2和冷液管3内的冷媒磁力切割后产生涡流效应和裂变效应的正、负电磁极板(6、7);在外壳体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对壳体内贯通的热液管和冷液管密封的耐高温固化胶层8;所述供电电源4的电源线与正、负电磁极板(6、7)分别相连。
在外壳体1的内侧还设有对正、负电磁极板(6、7)产生的涡流效应和裂变效应起增幅作用的PTC制冷芯片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新力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新力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装配机自动送管装置
- 下一篇:改良双腔支气管插管吸引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