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绳索助爬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501.4 | 申请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林 |
主分类号: | A63B29/02 | 分类号: | A63B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绳索 助爬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爬绳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生产中,往往需要在一条绳索上爬行运动,因此需要有一种能辅助爬行的装置,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助爬器得到应用,但是现有的助爬器普遍具有操作不方便或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方便操作又能快速爬行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此背景下而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单向器控制绳索(7)的运动方向,并使用大转动盘(10)缠绕绳索,小转动盘(6)释放绳索。它包括固定在底座(8)上的上单向器(1)、上限位圈(2)、下单向器(4)、下限位圈(5)、大套筒(3)和小套筒(11)。手柄(9)、大转动盘(10)和主动齿轮(13)安装在同一轴上,且大转动盘(10)安装在由大端盖(12)与大套筒(3)组成的闭合空间里,小转动盘(6)和从动齿轮(14)安装在同一轴上,且小转动盘(6)安装在由小端盖(15)与小套筒(11)组成的闭合空间里,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的齿数相同,大转动盘(10)的直径约大于小转动盘(6)的直径。单向器由夹紧头(16)和固定座(17)组成,在紧邻夹紧头(16)的一侧安装限位圈,用于防止夹紧头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且为图2的B-B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视图;
图3为大转动盘的结构图;
图4为小转动盘的结构图,图5为单向器结构图。
图中各标号为:1、上单向器;2、上限位圈;3、大套筒;4、下单向器;5、下限位圈;6、小转动盘;7、绳索;8、底座;9、手柄;10、大转动盘;11、小套筒;12、大端盖;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小端盖;16、夹紧头;17、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主动齿轮(13)和从动齿轮(14)齿数相同,则大转动盘(10)和小转动盘(6) 的转动周期相同,上限位圈(2)用于防止大转动盘(10)缠绕绳索时上单向器(1)的夹紧头脱落,下限位圈(5)用于防止小转动盘(6)释放绳索时下单向器(4)的夹紧头脱落。大转动盘(10)转动到缠绕绳索的角度范围内,上单向器(1)处于松弛状态,下单向器(4)处于夹紧状态,此时绳索通过上单向器进入到大套筒(3)内,随着大转动盘(10)继续转动,绳索缠绕在大转动盘(10)的边缘,且绳索(7)与大套筒(3)的内壁之间有一定空隙。当大转动盘(10)转动超过缠绕绳索的角度范围时,上单向器(1)处于张紧状态,下单向器(4)处于松弛状态,此时绳索通过下单向器(4)进入到小套筒(11)内,绳索在小转动盘(6)和小套筒(11)内壁之间的空隙中处于夹紧状态,大转动盘(10)继续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带动小转动盘(6)转动,小转动盘(6)与绳索间的摩擦使绳索运动,从而释放绳索。手柄(9)每转动一周,实现一次缠绕绳索和释放绳索的循环。
大转动盘(10)的直径约大于小转动盘(6)的直径,从而使大套筒(3)内的绳索处于松弛状态,由于大转动盘(10)只有1/2圆盘,大转动盘(10)转动时,有1/2圆周处于缠绕绳索状态,小转动盘(6)只有1/4圆盘,小转动盘(6)转动时有1/2圆周处于释放绳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林,未经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