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库保温板锚固用保温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087.7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绳勇;郑辉;陈年生;常青;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光高分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3/06 | 分类号: | F16B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库 保温 锚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固定低温冷库保温板的塑料保温钉,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库保温板锚固用保温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不断富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食品保鲜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带动冷库(作为食品保鲜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建设,近几年国内建设冷库的数量快速增加,在现有冷库保温系统中,以XPS、EPS保温板为主;为了使保温板固定在墙体和墙顶上,必须使用紧固件进行锚固,为了防止冷桥的产生,目前所有和紧固件均采用塑料件,由于低温冷库的一般需要4层左右的保温板,而每层保温板的厚度在5厘米左右,因此所使用的保温钉必须为20厘米以上的细长保温钉。现有的冷库保温钉由于外管和杆芯需要互相配合,杆芯直径最多6~8毫米,如果要提高杆芯刚度,必须提高材料强度,又会造成冷库保温钉的成本很高,而理想的杆芯直径应该在12毫米左右才能保证足够的强度。此外,现有的冷库保温钉在使用过程中还会碰到如下问题:1.没有膨胀的管头部分和杆芯部分穿在一起,如果施工的时候使得膨胀段的方向向下就会造成膨胀段和管芯脱落。2.在进入200毫米的保温层的时候,管头部分在受到的阻力比较大的时候,容易造成杆芯部分进入膨胀段,产生整体冷库保温钉没有进入基层墙体之前就已经部分膨胀,再加上冷库施工中钻孔角度偏差和清理钻孔碎屑的工作不到位更容易发生冷库保温钉进孔困难,在阻力过大时也会造成提前膨胀。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保温钉存在的芯杆部分直径小,强度低,安装施工不便,易造成预膨胀而无法进孔的问题,设计一种强度高、施工方便的冷库保温板锚固用保温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库保温板锚固用保温钉,它包括芯杆1和膨胀管2,其特征是所述的芯杆1由整体相连的导杆部分3和螺纹部分4组成,所述的膨胀管2由开口段5和圆桩段6组成,膨胀管2的中心设有一个供芯杆1的螺纹部分4插入的锥孔,所述的圆柱段6设有一个防止膨胀管2没入墙体上预制孔中的凸环7,该凸环7至少连接有二个用于防止螺纹部分4预先进入膨胀管2中的卡扣8,该卡扣8的一端与所述的凸环7相连,另一端与芯杆1的导杆部分3相连,所述卡扣8至少有一端能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所连接的部件自动分离。
所述的卡扣8与芯杆1的导杆部分3相连的一端为卡插结构,卡扣8的另一端与凸环7整体相连。
所述的凸环7与圆柱段6之间通过过渡锥面相连,且过渡锥面的大端直径小于凸环7的外径,在凸环7靠过渡锥面的一端上套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导杆部分3由芯体9和凸出在凸体9表面的至少三根筋条10组成,筋条10之间通过筋环11相连,筋环11的外径与凸环7的外径相同或相配。
所述的芯体9为实心或空心结构。
所述的筋环11的外径不小于12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首次将芯杆与膨胀段合并设计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芯杆的分段设计,使受力部分的直径增加到12毫米而不影响其螺纹段正常进入膨胀段中,大大增加了整体刚度,使得安装过程中芯杆受到重力锤击而不会变形,可大大提高施工进度。同时由于膨胀段和芯杆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取放过程中任意角度均不会出现膨胀套与芯杆分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首次在紧固件上设计了防止预膨胀结构,通过增加连接芯杆和膨胀套的卡扣解决了保温钉进入墙体上的预制孔前有可能出现的受力预膨胀的难题,只有在膨胀段进入基层墙体,杆芯部分遭到大力锤击时卡扣结构才会自然脱开,使得杆芯部分能顺利进入膨胀段,从而完成锚固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凸环的设计进一步阻断了冷桥的形成,并可通过在凸环的端面上安装密封环进一步防止冷气进入墙体上的孔洞中造成冷气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芯杆部分设计成芯体与凸条结构再通过筋环加固的结构,可使得相邻筋环之间在保温板的作用下形成密闭的空间,节断芯杆冷桥,进一步降低因不良热导体的塑料芯杆的冷桥效应。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注塑实现大批量生产,因此制造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光高分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光高分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传动轴无夹箍减振圈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端组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