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4253.1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松 |
主分类号: | B65G7/02 | 分类号: | B65G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尚世浩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 加工 输送 机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改良,以方便搭配人员操作,进行快速且省力之物流输送。
背景技术
习用输送机构,系应用于一般物流加工程序之输送过程,以提供加工制程间之良好与顺畅之连接,具备物流输送之基本功效,但受限于输送过程系以传统之输送带,运转平稳度欠佳且运送缓慢,或以手推车进行载运,不但耗时费力,且极有可能造成输送过程之损坏,其实用高效便利性与技术层面仍有待改善,缺乏自动化输送机构整体架构功能上之稳定性与效能以及产业应用专属性。
另,综观市售最普遍之输送机构,如图5所示,系习用输送机构之输送流程架构示意图,主要系将物料(C)在加工处(A)加工后,系以推车(B)运送至成型加工机(D),或在各加工处(A)之间以推车(B)运送,由于物料(C)系以推车(B)采人力运送,不仅耗力且浪费时间,且间接降低了生产机械之加工效率与产能。
上述习用输送机构之最大的缺点在于:
1.自动化程度高,初期投资成本高,不符经济效益。
2.以人力进行运送,在时间及体力上之耗费均较高。
3.运送速度低,过程不平稳且变量过多,增加风险。
4.人力输送动线规划不易,造成工厂布置无谓难题。
前述所提及关于习用输送机构,尽管能够达成在一般物流加工程序之输送过程方面所应具备之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应用时之实用高效便利性与技术层面及产业应用专属性上,皆存在诸多缺点与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发挥更具体之产业应用性。
综上所述,由于习用输送机构,存在上述之缺失与不足,基于产业进步之未来趋势前提下,实在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以符合产业进步之所需,更进一步提供业界更多的技术性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系以解决习用输送机构在实际应用时之实用高效便利性与技术层面及产业应用专属性方面不足之缺点,以及在实用化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之问题,一方面在达成提升与强化快速且省力之输送结构为首要目的,另一方面在简化输送流程之操作程序与提升在组成组件方面之功能性、适用性及应用范围,以达成所应具备之物流加工程序之输送过程方面之基本功能外,并使其兼具产业应用性之实际发展与要求。
所以不论由主客观条件观之,本创作之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改良,因具备市场无可取代之高实用机动性与高操作便利性整合技术之优势,适合应用于高效能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设备市场,势必可以带来高效能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设备生产与制造产业相关市场之莫大商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能,一种物流加工之输送机构改良,包括:一第一加工机、一第二加工机、一成型加工机及复数气浮送料桌,其具体实行的技术手段及方案包括:
一第一加工机,系设有一第一气浮整料桌及一第一推进器气浮桌。
一第二加工机,系设有一第二气浮整料桌及一第二推进器气浮桌。
一成型加工机,系设置于该第一加工机及第二加工机之间,该成型加工机设有一第三推进器气浮桌。
复数气浮送料桌,该复数气浮送料桌系分别设置于第一加工机之第一推进器气浮桌及第二加工机之第二推进器气浮桌与成型加工机之第三推进器气浮桌间。
藉由第一气浮整料桌与第一推进器气浮桌以及第二气浮整料桌与第二推进器气浮桌分别将物料送入第一加工机以及第二加工机加工后再分别推出至第一推进器气浮桌以及第二推进器气浮桌,再经由分别连接第一加工机与成型加工机以及第二加工机与成型加工机之间之复数气浮送料桌,将物料送至成型加工机所设之第三推进器气浮桌,再将物料送入成型加工机加工后再推出至第三推进器气浮桌,完成所有物流加工程序。
上述该第一加工机及第二加工机系一抛光机。
上述该第一气浮整料桌之输送方向系平行第一加工机之正面。
上述该第一推进器气浮桌之输送方向系垂直对应第一加工机正面之入口处。
上述该第二气浮整料桌之输送方向系平行第二加工机之正面。
上述该第二推进器气浮桌之输送方向系垂直对应第二加工机正面之入口处。
上述该第三推进器气浮桌之输送方向系垂直对应成型加工机正面之入口处。
上述该第一气浮整料桌、第二气浮整料桌、第一推进器气浮桌、第二推进器气浮桌、第三推进器气浮桌及复数气浮送料桌系均以一气动马达形成空气压力薄膜。
上述该空气压力薄膜系介于物料与各该桌面之表面间。
上述该物料之输送过程系以人工推持之方式以控制物料之行进方向。
本创作之具体特点与功效在于:
1.自动化程度低,初期投资成本低,符合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松,未经张茂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