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铸管管钩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4116.8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景;李京春;徐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脱铸 管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卸工属具,具体涉及实现铸铁管件吊装时防脱钩的铸管管钩。
背景技术
进行铸管装卸作业时,一般采用两根一端带有管钩的吊索,各管钩分别钩住铸管两端处的管孔,由吊车通过吊车吊钩钩住吊索另一端吊装。吊车一般一次吊装4只以上铸管,即采用至少8根带有管钩的吊索钩挂铸管。现用铸管管钩作业时,当管钩挂在铸管两端时,由于管钩的重力作用会脱落,所以需要工人用手扶住管钩,在起吊过程中人与铸管不能分离,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同时,吊装多少只铸管时就必须有多少工人扶钩,耗费人力,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铸管管钩,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装卸工扶钩,安全隐患大,耗费人力,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脱铸管管钩,包括钩颈和具有两相对设置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U形钩体,所述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上具有U形开口,所述钩颈在所述第一侧杆的U形开口内与所述钩体铰接,所述钩颈具有锁片,所述钩颈与所述钩体铰接处设有使所述锁片封闭所述钩体的弹性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侧杆的U形开口处具有铰接孔,所述钩颈上对应设有铰接孔,所述钩颈与所述钩体通过螺栓和螺母铰接。
所述弹性部件为弹性钢丝,弹性钢丝在所述第一侧杆的U形开口内缠绕所述螺栓和所述锁片后,钢丝两端头抵在所述第一侧杆上。
所述第一侧杆的顶端具有吊索连接孔或安装有吊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防脱铸管管钩通过将钩颈与钩体铰接,且在铰接处设置弹性部件,则在挂在铸管两端上时,起吊前钩颈在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下锁片压在管壁上,防止管钩滑动或脱落,不用装卸工扶钩,起吊时,锁片会自动脱离管璧,不会损坏铸管璧,即使吊装过程中发生意外起吊钢丝暂时失去吊拉力量,也不会造成铸管钩与铸管的分离,真正可以实现人货分离,降低了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防脱铸管管钩不用装卸工扶钩,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脱铸管管钩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脱铸管管钩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钩颈;1-1、锁片;2、钩体;2-1、第一侧杆;2-2、第二侧杆;2-3、U形开口;3、铸管;4、吊索;5、吊钩;6、螺栓;7、螺母;8、弹性钢丝;8-1、钢丝端头;9、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防脱铸管管钩,包括钩颈1和U形钩体2,U形钩体2为一体成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杆2-1和第二侧杆2-2,第一侧杆2-1和第二侧杆2-1上具有U形开口2-3,钩颈1在第一侧杆2-1的U形开口2-3内与钩体2铰接,钩颈1具有锁片1-1,钩颈1与钩体2铰接处设有使锁片1-1封闭钩体2的弹性部件。
参照图3所示,以吊车一次起吊1只铸管3为例,即采用2根带有本实施例防脱铸管管钩的吊索4钩挂铸管3,起吊前,将本实施例防脱铸管管钩挂在铸管3的端部,钩颈1的锁片1-1在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下压在管壁上,防止管钩滑动或脱落,待2个管钩挂钩完毕后,吊索4的另一端与挂在吊车的吊钩5上。
本实施例中,钩颈1与钩体2的铰接方式为:在第一侧杆2-1的U形开口2-3处具有铰接孔,钩颈1上也对应设有铰接孔,钩颈与1钩体2通过螺栓6和螺母7铰接,即螺栓6穿过第一侧杆2-1上的铰接孔和钩颈1上的铰接孔后由螺母7紧固。
弹性部件为弹性钢丝8或弹簧,一根弹性钢丝8在第一侧杆2-1的U形开口2-3内缠绕螺栓6和锁片1-1后,两钢丝端头8-1抵在第一侧杆2-1上。
为使本实施例防脱铸管管钩连接吊索4,第一侧杆2-1的顶端安装有吊环9,或在第一侧杆2-1的顶端开设吊索连接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抱箍式轨道安装用吊具
- 下一篇:瓷瓶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