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3397.5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观测 井水 样品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式装置,特别是一种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工厂污水排放、矿山开采、垃圾填埋等人为活动影响,很多地下水资源面临潜在污染威胁日益增加,地下水质量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很多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地等均建立了地下水观测井,对地下水质量变化进行定期检验,以分析地下水是否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并做出适当环境评价,而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的采集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下水观测井,往往远离居民区或工厂等,地处荒郊野外,深度不一,但口径通常较小,如250mm直径,设计一种方便快捷而又能满足地下水采集的装置,无疑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目前,利用抽水泵等电能驱动装置,进行地下水样品采集,往往成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首要选择,而另外一些其它地下水采集装置,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和维护,如申请号为CN200920266518.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提升泵;申请号为CN200910311259.7的专利申请设计了一种分体式气体置换式地下水采样器;而申请号为CN200920254029.7的专利申请则公开了一种无井软土层地区人工快速采集地下水样品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野外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已经公开的地下水采集装置或方法往往受到实际条件所限制,如电力供应不方便、装置安装复杂难长期维护、运输不便等,且装置制作材料昂贵也使得较复杂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增加地下水环境监测及评价成本。
在目前申请专利和公开文献中,还未见到不需电能、简单易操作、经济实惠、制作成本低廉的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包括水桶,所述水桶上边缘设有至少两个耳环体,所述耳环体上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顶端连接有绳子。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上端还设有一密度大于水的环带。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为圆柱状水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环体为金属圆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为塑料桶、有机玻璃桶或铁皮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简单实用、无需电力、携带方便,在野外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包括水桶1,所述水桶1上边缘设有至少两个耳环体2,所述耳环体2上连接有提手3,所述提手3的顶端连接有绳子4。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1上端还设有一密度大于水的环带5。桶上端密度大于水的环带使桶重心上移,易于倾覆装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1为圆柱状水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耳环体2为金属圆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桶1为塑料桶、有机玻璃桶或铁皮桶。
本实用新型的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桶上端外围加装密度大于水材质的环状物,易于桶在地下水面上倾覆,利于桶装水。桶上安装耳环及提手,易于用绳进行地下水从观测井中提取,且绳长度可根据地下水位深浅自由掌控。另外,圆柱状桶的大小也可根据地下水观测井大小进行加工。如果采集水样用于无机物分析,则桶采用PVC塑料或有机玻璃等材质;如果采集水样用于有机物分析,则桶采用铁或铝等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桶式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装置,在桶上端加装有密度大于水材质的环,使得桶在地下水面上易于倾覆,从而利于桶采集地下水样品,且能根据需要,采集桶可采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加工组装。另外,用绳提取地下水样品,长短易于控制,深浅不同的地下水观测井中水样品均可采用此实用新型装置进行采集。
加工组装直径100mm、高100mm的铁质圆柱状地下水观测井水样品采集桶,上端加装一个铁质环,投入直径250mm、深10m的地下水观测井中,每次可提取至少0.5L地下水,经过多次提取,可满足不同项目测试分析需要。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33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