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孔开窗式马龙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2954.1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刚;郭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拉玛依市依勘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窗 马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国际分类E21B土层或岩石的钻进技术领域,尤其是射孔开窗式马龙头。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中,作为连接仪器和电缆的马龙头应用较广,如,一种改进的用于地球物理测井作业的电缆与仪器方便连接的马龙头,由于外壳内的各主要部件彼此并非固定连接,又将所有易损、密封等有关部件都组装在密封插座上,作为一个整体部件,用一个连接螺帽把外壳和密封接头连接在一起,所以结构简单、装配检修方便。电缆与EILOG井下仪器连接专用设备,具有重量轻耐高温高压、绝缘性能良好,现场操作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另外,一种测井马笼头主要由:鱼雷连接头、打捞头、密封接头、安全拉力棒等组成。又如,专利申请号03203756井下仪器马龙头安全装置,由壳体组件、电缆连接头总成、打捞组件及配套附件组装构成;壳体组件上部通过卡块及碟形簧与打捞组件进行连接定位,壳体组件下部由连接仪器接头与井下测井仪器相接;电缆连接头总成通过卡块定位于打捞组件内。现有射孔马龙头,在使用中必须使用注入硅胶或用硅油进行绝缘稳定,因此,作业现场油污较多,维修繁杂,装卸不便;但是,在已公开的相关技术中,尚未发现结构简明相关改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开窗式结构的用于射孔连接线缆和仪器的马龙头,该装置使用时不需注入硅胶或用硅油进行绝缘操作。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措施包括:主接头两端分别连接转换套和外壳,转换套端部腔内置绝缘套,绝缘套连接接触销,转换套端口外连接护丝,外壳端部依次连接护线套、连接套和电缆护套,护线套内腔安装接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主接头两端分别连接转换套和外壳,现场维修简便、干净、装卸方便,结构紧凑、便于使用,适用于全部的多芯电缆测井作业,可靠性高,现场可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护丝1,密封圈2,转换套3,接触销4,绝缘套5,接线组件6,主接头7,电缆护套8,外壳9,螺钉10,护线套11,顶丝12,连接套13,内锥套14,电缆锥形蓝15,扶正弹簧16,止退环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转换套3端部腔内置绝缘套5,绝缘套5连接接触销4,转换套3端口外连接护丝1,外壳9端部依次连接护线套11、连接套13和电缆护套8,护线套11内腔安装接线组件6。
主接头7两端分别同通过密封圈2和止退环17连接转换套3和外壳9。
接线组件6通过螺钉10安装在护线套11内腔。电缆护套8端部外套扶正弹簧16。
密封圈2为O型密封圈。接线组件6为密封结构。螺钉10为十字槽圆柱螺钉。护线套11和连接套13间连接顶丝12。连接套13内腔有内锥套14和电缆锥形蓝15。
本实用新型为开窗式,内置平衡胶套,使用φ8高压密封插针在平衡胶套内使用;专用于油田射孔,可在任何尺寸的套管内连接48、73、89等型号的射孔定位器使用。
本实用新型较需要进行维护的老款射孔马龙头相比,在使用中不用注入硅胶或用硅油进行绝缘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安全工作。最高承受压力140Mpa;工作环境温度-30℃~150℃;对地绝缘不低于500M,接插件接触电阻小于0.5Ω。
在以上实施例中,未及叙述的制造、安装和操作等技术,以及涉及实施的其他必要技术等采用现有技术,不再依次列举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拉玛依市依勘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克拉玛依市依勘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2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全自动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风能概念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