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氙管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9015.1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忠东;荒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溪东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21117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氙管发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反光部和氙管所构成的氙管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照像机上的闪光灯是利用氙管发光的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近似于长方形的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内的横断面为近似于喇叭形的长形反光部,在反光部远离开口的一侧安装有氙管,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触发线圈,且使触发线圈的两个输出端子与氙管的两个端子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氙管是由高压电击其内的金属离子所产生的电弧来发光的,如果触发线圈等其他元器件距离氙管端子较近,当氙管通过高压电流时,其产生的放电电流会影响到其他元器件的性能,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氙管发光装置中,为了使氙管端子的放电电流不影响其他元器件的性能,所采用的措施是让各个元器件尽量远离氙管端子,从而造成氙管发光装置的体积过大。
为此中国专利1577043A号公告的名称为“闪光灯组件、闪光灯组件的制造方法及数码照像机”给出一种解决方案。该专利中所提出的闪光灯组件包括放电管和触发线圈,以及由具有密封性能的弹性树脂构成的托架,且托架的一个侧面上与所述触发线圈一体成型,同时将放电管端子与触发线圈的输出端子设置在托架上的同一个长槽内。虽然该闪光灯组件省略了安装在放电管与触发线圈之间的绝缘盖,并通过压接的方式使放电管与触发线圈端子连接,缩小了该闪光灯组件的体积,但,由于放电管与触发线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使闪光灯组件的体积不能达到最佳程度,且在高压状态时易发生放电问题;同时因放电管与触发线圈端子采用压接方式连接,使反光板发出的光的方向固定,而不能自由移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氙管和触发线圈一体化的方式解决体积大和易放电等问题的氙管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氙管发光装置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反光部和安装在反光部一侧的氙管,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套在所述氙管一个端子上的触发线圈和与反光部侧面压接的高压接触片,在氙管的另一端子上设置有正极接触片。
所述触发线圈的中部设置有容纳氙管端子的轴向槽,在触发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且在第一环形部的表面上安装有高压接触片。
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氙管发光装置采用触发线圈与氙管端子直接连接的方式,该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缩小氙管发光装置的体积,同时还能提高氙管端子与触发线圈之间信号传送效率;另一方面,因触发线圈与氙管端子连接不需要连线,使触发线圈所产生的放电电流不会影响到其他元器件,且不会产生高压电流泄漏的问题,进而可提高该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氙管发光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各部件展开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这两个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氙管发光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装置包括壳体1和保护罩4,在该壳体1内安装有反光部2、氙管3、触发线圈5。
壳体1是一个长形的中空体,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一个开放面11,在其与开放面11相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2。反光部2具有一个中空的圆弧形部22和与该圆弧形部22的两个边成为一体的中空的四棱台形部21,反光部2安装在壳体1内后,反光部2的圆弧形部22与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安装有一个接触片56,该接触片56可以从内侧推动反光部2,以使反光部2能与氙管3压接。
反光部2上的圆弧形部22与壳体1上的通孔12在同一条直线上。氙管3安装在反光部2的圆弧形部22内,且使氙管3两端的端子分别延伸出圆弧形部22的两端。壳体1内一端安装有套在氙管3一个端子上的触发线圈5,该触发线圈5通过高压接触片51与反光部2的一个侧面压接,在氙管3的另一个端子上安装有正极接触片52,触发线圈5的中部设置有容纳氙管3端子的轴向槽53,在触发线圈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部54和第二环形部55,且使上述的高压接触片51与第一环形部54压接式接触,以固定高压接触片51。保护罩4是用于扣合在壳体1上的部件,以使安装壳体1内的各部件能够被全部封闭在保护罩4内,同时在保护罩4的面上还安装有前挡板6,前挡板6可将光的出口侧盖住,以防止泄漏。
上述的氙管3的两个端子是分别通过触发线圈5和正极接触片52将其固定在壳体1的,以使触发线圈5所产生的电流直接传递给氙管3,以使氙管3能产生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溪东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本溪东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水壶架
- 下一篇:新型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