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仓内部物料输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6441.X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申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忠辉 |
主分类号: | B65D88/70 | 分类号: | B65D88/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2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仓 内部 物料 输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仓内部物料输送结构,主要应用于筒体所装粉粒物体的输送。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库体的输送方法为单一性。
第一种主要气力来源于充气箱,作为筒体和粉粒物料的局限性(物理性质),通过此种输送方法最后筒体内的物料为一圆锥形,造成筒体内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造成能源浪费(电力、气力以及周转耗力过大)。
第二种是现有的大型钢板仓,现有钢板仓直径过大,且在输送廊道内为单点出料(中心出料),直径过大是必会造成边角得不到充分利用,会出现和第一种类似的问题。这种气力来源于充气系统(俗称流化管),一旦边角物料积压时间过程会造成流化管呈压死状态,达不到气体释放作用,既而没有气力作为动力,日积月累筒体内的物料将长年累月的积存,出现结桥效应,周转使用效果将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也是现有的大型钢板仓,此种输送方式为非标充气箱,出现的问题和第二种几乎相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大型筒仓物料利用率等技术问题。依据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传统筒体,延用德国技术的利浦筒体、新型大型钢板仓等筒体结构。根据现在国家倡导绿色环保的前提,大型钢板仓将作为21世纪粉体物料的主要储存装置,提供一种筒仓内部物料输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筒仓内部物料输送结构,包括筒体,在筒体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锥斗形的下料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个下料斗的上边缘之间彼此相连,与筒体内壁相邻的下料斗的上边缘与筒体内壁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筒体侧面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气力装置,所述气力装置风机、连接风机的风管以及安装于风管上的球阀和止回阀组成,所述风管的末端向下弯折深入筒体内。所述若干个气力装置呈锯齿状安装在筒体侧面上,气力装置距筒体下端的距离为筒体高度的1/3~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斗的上方还设有倒圆锥形的减压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底面还设有若干供气管道,供气管道与设于下料斗上的流化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斗下端设有锁料阀门,锁料阀门下方设有出料廊道,所述锁料阀门由气动阀和电动执行机构组成。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利浦仓和大型钢板仓相互结合,将大型钢板仓分割成类似若干个小的利浦仓的下料斗,并通过气力装置使长期积压的水泥硫化松散,使其自然流动,达到质量流出料,大大节省能源,避免了水泥在仓内的“接桥效应”和“鼠穴效应”,充分利用水泥的质量流加大水泥的出料效果,使水泥或者粉状物料在气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顺利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C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向视图;
图5是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气力装置和锁料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1-1.栏杆,1-2.筒顶,2.下料斗,2-1.出料口,3.风管(镀锌钢管),4.止回阀,5.球阀,6.减压锥,7.供气管道,7-1.进气孔,8.流化管,9.锁料阀门,9-1.气动阀,9-2.电动执行机构,10.出料廊道,11.混凝土基础,12.混凝土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筒仓内部物料输送结构,包括筒体1,筒体1下方设混凝土基础11,筒体1上部为筒顶1-2,筒顶1-2的中间及四周设有栏杆1-1,在筒体1底面上设有11个锥斗形的下料斗2,11个下料斗2的排列方式如附图4和5所示,下料斗2的壁为混凝土底板12组成,下料斗2的上边缘之间彼此相连,与筒体1内壁相邻的下料斗2的上边缘与筒体1内壁相连,下料斗2的上方还均设有倒圆锥形的减压锥6,下料斗2下端为出料口2-1,出料口2-1连接锁料阀门9,锁料阀门9的下方设有出料廊道10,锁料阀门9由气动阀9-1和电动执行机构9-2组成。
筒体1侧面上还安装有若干个气力装置,所述气力装置风机、连接风机的风管3(即6分的镀锌钢管)以及安装于风管3上的球阀5和止回阀4组成,所述风管3的末端向下弯折深入筒体1内。所述若干个气力装置呈锯齿状安装在筒体1侧面上,气力装置距筒体1下端的距离为筒体1高度的1/3~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忠辉,未经申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埋地式双层储罐
- 下一篇:多尺寸可兼容型保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