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整体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5104.9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余波;卢觉晓;张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汇波防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6 | 分类号: | B28B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脱模 整体 树脂 混凝土 电解槽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设备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整体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模具。
技术背景
传统的电解槽制作方法采用的是拼装法,即先用模具把槽体分几部分预制好,待各预制块固化基本完成后再拼装胶结在一起。由于拼装法制作的电解槽存在拼装缝,容易导致电解槽出现拼装缝裂纹和拼装缝渗漏等质量缺陷,并且在电解槽制作过程中存在钢筋搭接困难问题,所以不需要拼装、一次成型的整体电解槽是电解槽发展的必然趋势。
整体电解槽一般采用的制作技术为:利用由芯模和外模两部分组成的整体模具,向上述两部分之间浇捣混凝土,固化后再脱去模具。由于大多数用于有色冶炼的铜电解槽、锌电解槽、钴电解槽、镍电解槽等尺寸都较大,这就导致相应的整体模具非常笨重,固化后难于脱去模具,尤其是芯模难于脱去。采用传统的行车等手段脱模又容易导致电解槽表面塌陷、破损的问题。
为了解决整体电解槽制作过程中难于脱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整体电解槽模具,可以在固化完成后轻松地脱去模具,且能保证电解槽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整体电解槽模具,可以在固化完成后轻松地脱去模具,且能保证电解槽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解槽模具由外模、芯模和液压单元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解槽模具,所述的外模2的上部为外模上沿3,外模上沿3中留有缺口,缺口可用于安放液压单元的升降油缸。所述的外模其各个壁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解槽模具,所述的芯模是由芯模主体4和芯模基座5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解槽模具,所述的液压单元由升降油缸、油路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和升降油缸之间通过油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可在操作员的操作下控制构成液压单元的所有升降油缸同步升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使用本实用新型脱模时各方受力均匀,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脱模导致电解槽表面塌陷、破损的问题。
2. 使用本提高了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电解槽模具主视图。
图2:整体电解槽模具侧视图。
图3:整体电解槽模具立体图。
图中,1是液压单元的升降油缸,2是外模,3是外模上沿,4是芯模主体,5是芯模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作规格为5.7米×1.6米×1.75米的整体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模具两边的外模上沿各具有3个可供安放升降油缸的缺口。
浇捣好的树脂混凝土在该规格的整体电解槽模具中固化后,向外模上沿的缺口中安放6个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通过油路连接于控制器。操作员操作控制器,使所有升降油缸同步上升,平缓地顶起芯模,使之与整体电解槽相脱离。然后借助行车将脱离后的芯模吊走。最后拆除外模上的螺栓螺母,使外模与整体电解槽脱离。脱模完成。
实施例2。
制作规格为5.9米×1.2米×1.9米的整体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模具两边的外模上沿各具有4个可供安放升降油缸的缺口。
浇捣好的树脂混凝土在该规格的整体电解槽模具中固化后,向外模上沿的缺口中安放8个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通过油路连接于控制器。操作员操作控制器,使所有升降油缸同步上升,平缓地顶起芯模,使之与整体电解槽相脱离。然后借助行车将脱离后的芯模吊走。最后拆除外模上的螺栓螺母,使外模与整体电解槽脱离。脱模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汇波防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黄石市汇波防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录像、录音、摄影及拍照于一体的多种功能用途笔
- 下一篇:脚斗士平衡练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