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3963.4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0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泉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银瑞有机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315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餐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可摆放放叉、勺的餐盒,其摆放叉、勺的结构设置于餐盒内部,叉、勺与餐盒内盛放的食物无法完全隔离,餐盒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颠簸、摆动,叉、勺的手柄部分易直接与餐盒内所盛放食物直接接触影响食物的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在餐盒的外部设置摆放叉、勺的结构,既方便携带、获取,又可保证餐盒盛放食物的卫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盒,包括容置食物的盒体及盒盖,盒体为由弹性的可折叠塑胶材料制成的薄壳体,盒体的侧壁具有可折叠的环形沟槽,盒体的端口设有翻边,盒体端口处紧固连接有硬质的边框,边框包封所述盒体翻边;盒盖面向盒体外侧的表面设有摆放取食工具的沉孔,沉孔的端口处设有用于保护取食工具的护盖。
优选地,盒盖沉孔为长条形结构,取食工具存放其中,护盖与盒盖沉孔的外形相适配并套接于沉孔中,沉孔两侧具有对称设置、便于取出保护盖和取食工具的切口。
优选地,盒盖环周设有套接盒体的嵌槽,嵌槽的内侧壁套接于盒体内且内侧壁高于外侧壁。
优选地,嵌槽内套接有与盒体端口尺寸对应的密封圈。
优选地,安装后的护盖的外表面与盒盖外表面平齐。
优选地,盒体翻边的断面为倒U形结构,边框为硬质的材料制成的环形结构,包括上边框和下边框两部分;下边框内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环,凸环插入盒体翻边形成的内凹陷中形成盒体端口硬化的衬托;上边框的下表面具有容置盒体翻边的环形嵌槽,环形嵌槽外侧表面还设有用于承托盒盖及套接下边框的边沿,边沿呈阶梯状并向外延伸。
优选地,盒盖及护盖由食品级塑料制成,盒盖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把手。
优选地,边框由食品级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餐盒,包括容置食物的盒体及盒盖,盒体为由弹性可折叠的塑胶材料制成的薄壳体,盒体的侧壁具有可折叠的环形沟槽,盒体的端口设有翻边,盒体通过端口处的翻边与硬质的边框紧固连接,边框设有复数个与盒体套接且彼此独立的通孔,通孔的尺寸和形状与盒体的对应独立空间相适配;边框包封盒体翻边;盒盖面向盒体外侧的表面设有摆放取食工具的沉孔,沉孔的端口处设有用于保护取食工具的护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餐盒盖的外部设置摆放叉、勺等取食工具的沉孔及护盖,实现取食工具与餐盒内所盛放食物隔离存放,既方便携带、获取,又可保证盛放食物及取食工具的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餐盒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餐盒实施例1组装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盒体,11-沟槽,12-翻边,2-下边框,21-凸环,22-安装孔,3-上边框,31-嵌槽,32-外伸边沿,33-固定孔,4-盒盖,41-嵌槽,42-沉孔,43-切口,44-把手,45-内侧壁,5-密封圈,6-护盖,61-扣手,7-取食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餐盒如图1-3所示,包括容置食物的盒体1及盒盖4,盒体1由弹性的可折叠的塑胶材料制成的薄壳体,盒体的侧壁具有可折叠的环形沟槽11。盒体的端口设有翻边12,翻边12断面为倒U形结构(如图3所示),翻边12处紧固连接有硬质的边框,边框为食品级塑料制成的环形结构,边框分为上边框3、下边框2对应的两部分,边框环形的中间贯通部分分别构成上边框的固定孔33以及下边框的安装孔22。如图3所示,下边框2内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凸环21,凸环21插入盒体翻边12的内凹陷处形成适配套接,形成盒体端口硬化的衬托。上边框3与盒体1端口相适配,其下表面具有将盒体端口处翻边12紧固套接的环形嵌槽31,其外侧表面还设有承托盒盖及套接下边框的阶梯状向外延伸的边沿32,上、下边框将盒体1紧固夹持。盒盖4由食品级塑料制成,盒盖4的面向盒体外侧的表面设有摆放叉、勺等取食工具7的沉孔42,沉孔42的端口处设有保护取食工具的护盖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银瑞有机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银瑞有机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