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2930.8 | 申请日: | 201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输液 传感 检测 部件 | ||
1.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包括一装置壳体(1)和内设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壳体(1)设有“U”型槽,包括用于夹持莫非氏管的大“U”型槽(11)和夹持输液管的 小“U”型长槽,其中大“U”型槽(11)倾斜设置,小“U”型长槽垂直设置,所述的“U”型槽两侧设有的固定块(13),固定块(13)位于大“U”型槽(11)和小“U”型长槽的相对两侧处设有用于固定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多对固定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U”型槽(11)倾斜设置的角度是50°-8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U”型槽(11)倾斜设置的角度是6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外先套有遮光管,再固定于固定块(13)的固定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大“U”型槽(11)最上端的第一高度处设有第一对固定通孔(131),第一对固定通孔(131)位于莫非氏管的最大外径处相对两侧,用于检测莫非氏管内药液滴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大“U”型槽(11)的第二高度处设有第二对固定通孔(132),第二对固定通孔(132)位于莫非氏管的最大外径处相对两侧,用于检测莫非氏管内药液的高液面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大“U”型槽(11)的第三高度处设有第三对固定通孔(133),第三对固定通孔(133)位于莫非氏管的最大外径处更靠槽底面的相对两侧,用于检测莫非氏管的固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大“U”型槽(11)的最下端的第四高度处设有第四对固定通孔(134),第四对固定通孔(134)位于莫非氏管的最大外径处相对两侧,用于检测莫非氏管内药液的低液面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小“U”型长槽的间隔一端分别设有第五对固定通孔(135)和第六对固定通孔(136),第五对固定通孔(135)和第六对固定通孔(136)均位于莫非氏管的最大外径处相对两侧,用于检测滴液软管内药液的气泡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器的传感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电路的至少包括传感电路单元和传感信号计算单元,其中传感电路单元包括红外发射部分和红外接收部分,红外发射部分是红外发射管接于PWM信号端,红外接收电路是红外接收管接于一比较电路和滤波单元后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29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