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9934.0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2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自冰;宁凤莲;丁文强;高向群;朱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F16J15/16;F16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具有旋转轴的密封件漏油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尤其是齿轮箱漏油,基本没有好的办法。现有技术中的导流法、胶粘法、更换外侧密封件法、外做密封法等,这些办法虽然暂时有效,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间一长又发生漏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旋转轴的密封件漏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上具有通孔;输出轴,从通孔穿出密封件;输出轴与通孔相配合的外表面上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密封齿。
进一步地,输出轴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密封件内腔连通的回油通道,回油通道具有设置在孔壁上的第一端和设置在密封件的内腔壁上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位于密封齿的外侧。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位于密封齿的中部。
进一步地,密封齿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密封齿段,第二密封齿段,和设置在第一密封齿段和第二密封齿段中间的无齿段,回油通道的第一端对应无齿段。
进一步地,密封齿与通孔的孔壁具有间隙,间隙为0.1mm-0.2mm。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大于45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输出轴与密封件的通孔相配合的外表面上设置沿轴向分布的密封齿,密封齿阻隔了油,解决了密封件漏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密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密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密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密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轴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上具有通孔;输出轴1,从通孔穿出密封件;输出轴1与通孔相配合的外表面上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密封齿11。通过上述密封齿11的设置,可以有效阻隔密封件的油从输出轴1和通孔的间隙流出,解决了密封件漏油的问题。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密封结构尤其适用于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输出轴1呈水平设置的使用情况。
如图1所示,在通孔的孔壁3上还设置有与密封件内腔连通的回油通道2,回油通道2具有设置在孔壁3上的第一端和设置在密封件内腔壁上的第二端,未被密封齿11阻隔的少部分油可以沿着该回油通道2回流到密封件内腔里,同时在油流动时,回油通道2的第一端与外界形成微负压,使得油不会外漏。优选地,回油通道2与水平方向夹角大于45度,利于油回流。
回油通道2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优选地,如图1所示,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回油通道2的第一端位于密封齿11的中部,位于回油通道2外侧的齿段具有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密封件内腔的作用;或者如图2所示,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密封齿11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密封齿段,第二密封齿段,和设置在第一密封齿段和第二密封齿段中间的无齿段,所述回油通道2的第一端对应所述无齿段,此结构除了具有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密封件内腔的作用外,无齿段利于未被密封齿11阻隔的油进入回油通道2;或者如图3所示,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回油通道2的第一端位于密封齿11的外侧,使通过密封齿11至密封件外侧的油在回油通道2微负压的作用下回收至密封件中。
优选地,密封齿11与通孔的孔壁3具有间隙4,间隙4为0.1mm-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密封结构,通过6000多小时实验验证,没有漏油和渗油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免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高性能软密封蝶阀
- 下一篇: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