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冷却腔的电磁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845.6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8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苏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阳东 |
主分类号: | H05B6/42 | 分类号: | H05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电磁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及非易燃液体的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带冷却腔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对电磁加热器感应线圈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往往通过在感应线圈与线圈骨架间留空隙,并引入空气进行冷却、散热;也有采用散热板结构或散热板连接冷却水管结构进行散热的。
采用空气进行冷却、散热,虽然方法简单,但效果较差。散热板结构的应用范围及散热效果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冷却、散热,直接影响到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其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如何强化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冷却散热,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加热过程中感应线圈发出的热量,即解决线圈的冷却、散热问题,又将线圈发出的热量加以充分利用,这是目前电磁加热装置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即可解决线圈的冷却、散热问题,又可将线圈发出热量加以充分利用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带冷却腔的电磁加热装置由电力高频发生器与电磁加热器组成,电磁加热器由感应线圈组件、电磁加热器壳体、感应线圈组件定位装置、加热器端盖等构成,电磁加热器壳体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容器结构,感应线圈组件、电磁加热器壳体、感应线圈组件定位装置等置于电磁加热器壳体内,电磁加热器壳体开放端通过螺纹结构或通过扣合结构与加热器端盖连接,通过下面三种结构,得到具体实现:
第一种结构
在电磁加热器壳体封闭端中间部位设有向上凸起的冷却腔,冷却腔呈筒状或管状,冷却腔顶部为封闭状,下端为开放状;感应线圈组件置于电磁加热器壳体内腔,电磁加热器壳体的冷却腔段置于感应线圈组件的中心部位;通过冷却腔开放端处,将液体引入冷却腔内;
第二种结构
在冷却腔开放端处设置封闭盖,封闭盖上设进、出水管接头,或者,在封闭盖上设进水管接头,在冷却腔伸出段壁面上设出水管接头,分别连接进、出水管;出水管呈螺旋状或呈蛇形状环绕在电磁加热器壳体外侧,或为多管竖直并联状环绕在电磁加热器壳体外侧;水通过进水管接头进入冷却腔内,并通过出水管接头处流向出水管;靠冷却腔侧进水接头出口处设有引水管,将进入冷却腔的水引向冷却腔顶部;
第三种结构
在冷却腔内部及电磁加热器壳体外部设液体输送管,液体输送管呈螺旋状或呈蛇形状环绕在冷却腔内部及电磁加热器壳体外部。
在上述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中,置于电磁加热器壳体内的感应线圈组件,由单个或多个感应线圈组件构成;在感应线圈骨架中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冷却腔;沿骨架周边,设有数个磁条安装槽,在磁条安装槽间的骨架主体上,设有贯通骨架上、下端面的通孔,并设有感应线圈进、出线孔与该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形成直接对液体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也可形成通过管道,间接对管道中的液体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2、带冷却腔的电磁加热装置,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线圈的冷却、散热问题,而且还将线圈发出热量加以充分利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器的五种典型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水管呈蛇形状环绕在加热器壳体外,将水管沿圆周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水管呈多管竖直并联状环绕在加热器壳体外,将水管沿圆周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带冷却腔的电磁加热装置由电力高频发生器与电磁加热器组成,电磁加热器由感应线圈组件1、电磁加热器壳体2、感应线圈组件定位装置3、加热器端盖4构成,电磁加热器壳体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容器结构,感应线圈组件、电磁加热器壳体、感应线圈组件定位装置等置于电磁加热器壳体内,电磁加热器壳体开放端通过螺纹结构或通过扣合结构与加热器端盖连接,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阳东,未经苏阳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高效驱动电源
- 下一篇:一种电子定位与跟踪的防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