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344.8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忠;顾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恒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高泉生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波 吹灰器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波吹灰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
背景技术
锅炉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其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预热器及烟道等的受热面积灰和结渣,是长期困扰着生产而难于解决的问题。它不但使这些设备的受热面传热减弱,致使热效率降低,减少生产负荷,而且,当受热面积灰和结渣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意外停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传统的锅炉都备有吹灰器,如蒸汽吹灰器、压缩空气吹灰器、钢珠吹灰器等,但这些吹灰器在操作和性能上,存在着吹灰范围有限、吹灰有死角、能耗高、维修费用大、操作不便、有副作用等弊端,使用率很低,目前多数已经停置不用。
20世纪70年代瑞典人首先发现并用于锅炉的低频声波清灰技术,为锅炉清灰开辟了新的途径,声波吹灰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声波吹灰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压缩空气(或蒸汽)转换成大功率声波(一种以疏密波的形式在空间介质中传播的压力波)送入炉内,当受热面上的积灰受到以一定频率交替变化的疏密波反复拉、压作用时,因疲劳疏松脱落,随烟气流带走,或在重力作用下,沉落至灰斗排出。声波吹灰器结构简单,使用过程基本免维护;声波效能高,功率大,频带宽,清灰效果显著。但是目前的声波吹灰器压缩空气和声波导入锅炉内的方式为直接吹送方式,因为吹送的喇叭管直径有限,使声波作用于锅炉管壁吹灰的有效面积较小,造成声波吹灰器的使用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将其安装于声波吹灰器的出口处,通过其上设置的导流结构,将压缩空气和声波进行导流,形成旋涡状吹入锅炉内,使吹灰的有效面积增大,提高声波吹灰器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形导流板,在所述圆形导流板上周向布置有扇形导流孔,并在每一扇形导流孔同一侧边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导流面与所述扇形导流孔的通流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而大于10°。
所述导流叶片的形状与所述扇形导流孔的形状相同,即所述导流叶片由加工所述扇形导流孔的余料形成,形状弯制成弧形。
所述扇形导流孔周向均布在所述圆形导流板上。
所述扇形导流孔为6个,且6个叶片弧形方向一致。
所述导流叶片的导流面与所述扇形导流孔的通流面之间的夹角为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压缩空气和声波在设置于各扇形导流孔侧边的导流叶片的导流下,会以叶片切线方向吹出,形成漩涡状,使吹灰的有效面积显著增大,从而提高声波吹灰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安装于吹灰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声波吹灰器导流板,为一圆形导流板1,圆形导流板1的厚度为2mm~4mm。在该圆形导流板1上沿圆周均匀的加工有多个扇形导流孔2,因声波吹灰器用于锅炉,故圆形导流板1采用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不锈钢。当然根据声波吹灰器的体积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扇形导流孔2的个数设置为5个或者6个以上。
每一扇形导流孔2的同一方向的侧边均设置有导流叶片3,导流叶片3由加工扇形导流孔2的余料形成,即导流叶片3的形状与扇形导流孔2的形状相同。导流叶片3的导流面与扇形导流孔2的通流面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小于60°而大于10°,均能使压缩空气和声波形成较好漩涡状,使吹灰的有效面积增大,从而提高吹灰器的使用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将导流叶片3的导流面与扇形导流孔2的通流面之间的夹角设置成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压缩空气和声波在设置于各扇形导流孔2侧边的导流叶片3的导流下,以与扇形导流孔2切线方向吹出,形成漩涡状,使吹灰的有效面积显著增大,从而提高声波吹灰器的使用效果。
在圆形导流板1的周缘设置有多个装配孔4,以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顺利固定在声波吹灰器的出口法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恒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恒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声波清灰装置
- 下一篇:无二噁英排放的垃圾焚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