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烹炒炉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127.9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薛绍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绍富 |
主分类号: | F24B1/182 | 分类号: | F24B1/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城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烹炒炉具,特别是一种烹炒炉具的炉面、锅圈的稳定性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食堂、饭店、风味小吃滩点中使用的烹炒炉具,常出现炉面变形鼓起、炉圈与炉胆之间的结合面分离脱开,已致炉具的密封性能下降、热效率降低。操作人员为了防止炉面变形,常将自来水龙头打开让水一直流淌在炉面上以降低炉面温度,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由于传统烹炒炉具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传统烹炒炉具的结构是:整个炉面为一不锈钢薄板平面,在不锈钢薄板平面上开有小于锅圈的孔,先用耐火泥将锅圈粘结在炉胆上,然后将炉面压在锅圈上,再将炉面与炉体之间焊接为一整体。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看出,锅圈与炉胆之间为粘结式连接、锅圈与炉面之间为压紧式连接。这两种连接都属于不稳定连接,因为连接面之间均受到变形与涨缩不一的因素影响,因此炉面的变形和炉圈与炉胆之间的结合面分离脱开是不可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炒炉具,它利用固定式约束结构,克服传统烹炒炉具的弊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它包括炉面降温装置、炉面吊紧装置,炉面降温装置包括炉面、炉面边框、炉面凸台、炉面圈、水槽;炉面吊紧装置包括炉体、锅圈、压圈、楔块、炉胆、吊紧螺栓、螺母, 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面降温装置中的炉面上设有由炉面、炉面边框、炉面凸台炉面圈围成的储水盘,储水盘的一侧设有槽底低于炉面的水槽;所述炉面吊紧装置中的锅圈设有法兰边,法兰边置于炉面之下,锅圈的外圆上设有一环状槽,锅圈外侧的炉面上设有一低于锅圈环状槽两侧面的压圈,锅圈环状槽一侧面与压圈上口之间设有多个楔块,锅圈底面与炉胆、炉体之间通过吊紧螺栓作吊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炉面作为储水盘的底面,使炉面始终处在水中,有效地避免了炉面的热变形,且炉面还通过多个楔块压紧在锅圈的环槽中,锅圈又通过吊紧螺栓将炉胆一并吊紧在炉体上,形成炉面、锅圈、炉胆一相互约束的整体,使炉面、锅圈、炉胆之间部得到了结构上的约束控制,因此炉面不会变形,锅圈也不会与炉胆脱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稳定性强、密封性能好、节煤降耗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I部分放大图。
在附图1中:1炉体、2炉面、3水槽、4炉面边框、5炉面凸台、6锅圈、7炉胆、8吊紧螺栓、9螺母、10楔块、11炉面圈、12环状槽、13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炉面2由不锈钢薄板制成,具中央开有能使锅圈6外径穿过的孔,孔口的炉面2平面上焊有一炉面圈11。炉面降温装置由炉面2、三面的炉面边框4、一面的炉面凸台5和炉面2中央的一炉面圈11形成的储水盘和为防止储水盘中的水注入太多,在储水盘一侧设置的水槽3构成在储水盘中注入水,炉面2被淹没在水中,可有效地防止炉面2的热变形。
实施例二:如附图1、2所示,在锅圈6上设置法兰边,将法兰边置于炉面2之下,在锅圈6的外圆上设置一环状槽12,锅圈6外侧的炉面上设置一低于环状槽12两侧面的压圈13,环状槽12一侧面与压圈13上口之间设置多个楔块10,再将锅圈6通过四根吊紧螺栓8将炉胆7一同吊紧在炉体1上,形成炉面吊紧装置。这个装置能使炉体1与炉面2、锅圈6、炉胆7之间形成一相互约束的整体,从结构设置上消除了炉面2的变形和锅圈6与炉胆7之间的分离脱开,提高了炉具的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绍富,未经薛绍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加热装置
- 下一篇:用于调节助燃、可燃废气的成分和温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