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电监护电极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8784.1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0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姜玮怡;王红宇;彭虎;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升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8 | 分类号: | A61B5/04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护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心电监护领域,特别是在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心电监护,包括动态监护、远程监护、家庭监护、运动平板等应用,是能够极大提高心电监护信号采集质量的一种心电监护电极片。
技术背景
心电信号采集是一种简单方便、低成本、无创式对心脏电生理及心脏疾病进行检测的有效手段。由于心电信号属于低频微弱信号,容易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信号采集干扰,为医生临床判断带来极大难度。为了降低心电信号干扰,心电电极片的设计和质量非常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心电电极片设计均采用在电极片中心位置放置导电电极和连接按钮。这种设计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导联扣安放在电极片上后导致导电电极位置凸起,患者容易按压到导电电极位置;另一个问题是拉动导联线会使得导联线的拉力直接作用在导电电极上,导致导电电极和皮肤表面接触不良。这两种问题均会导致心电信号采集出现强烈干扰,甚至无法采集到正确的心电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电极片的设计,提高心电信号的采集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心电信号,降低由于心电信号采集干扰给医生带来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心电监护电极片,包括电极片背衬和电极扣,所述电极片背衬置有导电胶和导电电极,所述电极片背衬侧连接电极片尾,所述电极扣置于所述电极片尾上,电极扣与导电电极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电极片背衬和导电电极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导电电极安放在圆形电极片背衬的中心位置,所述电极片尾为椭圆形。
所述导线内置于电极片背衬,且表面设有防静电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按压电极扣导致的皮肤和导电电极之间由于按压引起电传导特性变化带来的心电信号采集干扰;能够避免由于扯动导联线导致的扯动力直接作用在导电电极上引起的皮肤和导电电极之间电传导特性变化带来的心电信号采集干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片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片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片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极片背衬1、电极扣2、电极片尾3、导电胶4、导电电极5、导线6等组成。电极片背衬1由带粘胶的防过敏卫生材料制成,制作成直径3cm左右的圆形。电极片背衬1置有导电胶4和导电电极5。电极片尾部3由带粘胶的防过敏卫生材料制成,制作成直径分别是2cm、1.5cm的椭圆形,同时和电极片背衬进行一次成型制作。电极扣2置于电极片尾3上,电极扣2和导电电极5之间通过导线6连接,在制作时直接将导线埋藏在电极片背衬和电极片尾部内,导线表面涂有防静电涂层。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点:
1、电极片背衬采用圆形设计,提高电极片与皮肤的粘性连接;
2、导电电极采用圆形,同时安放在圆形背衬的中心位置;
3、电极片具有椭圆形尾部;
4、电极扣安放在尾部中部;
5、导电电极和电极扣通过导线连接,导线表面涂有防静电涂层,同时内置在背衬内。
6、导线具有高柔软性和高导电性,如导线、导电纤维、石墨导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升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升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多点触摸屏幕模拟鼠标输入
- 下一篇:一种触摸屏中的像素点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