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椅助推车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08002.4 | 申请日: | 201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驰源自行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G5/10 | 分类号: | A61G5/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 地址: | 301709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椅 助推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轮椅助推车架,加装车轮和链轮后可用于为普通轮椅提供动力。
背景技术
轮椅是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老年人普遍使用的出行工具,但对于其中身体较弱的人来说,使用轮椅一般又需要由看护人员推行才行,如出行距离较远或时间较长,看护人员要付出较多的精力和体力。那么如何使看护人员能比较轻松地移动轮椅,从而节省体力呢?将现有的普通轮椅加以改进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目前,社会上已有人将自行车的车架前叉卸去,再将车架前叉支撑管直接安装在轮椅后侧结构架上,然后骑行为轮椅提供动力。然而,由于自行车车架前叉支撑管和轮椅后侧结构架仅在一个支撑点结合,不仅其提供给轮椅的推力十分不均匀,而且由于其支撑点仅一处受力,所以结合处极其容易断裂,存在着安全隐患。正是上述结构的缺陷,使现有的轮椅辅助装置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轮椅辅助装置技术设计方案,本方案从结构上对轮椅助推车架进行全新的改进,其结构更合理、简单、安全和实用有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轮椅助推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三角架和连接框架,所述主车架由钢管焊接成两个共边三角形结构,主车架前端焊接有三角架连接管,三角架连接管的上下两端管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对称于三角架连接管的纵向轴线的小孔;所述三角架连接管的上下两端管内嵌装车轴珠碗,通过两个所述小孔的通透处将车轴珠碗与管子焊牢,并将两个所述小孔焊平,两个所述车轴珠碗上口分别与所述三角架连接管的两端管口平齐;两个所述车轴珠碗中穿入轴棍,配合滚珠和轴挡构成竖直连接轴组件;
所述三角架由水平连接管、斜梁和直梁构成,斜梁和直梁是以水平连接管为公共边形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斜梁和直梁所对应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一端即水平连接管,斜梁和直梁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在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这一端,斜梁和直梁上分别焊接有叉形轴架;斜梁和直梁分别对应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均为20度;斜梁和直梁相互间形成一个夹角,斜梁和直梁上的叉形轴架与安装在所述三角架连接管中的竖直连接轴组件配合,并通过螺纹紧固在所述三角架连接管上;
所述连接框架由两个框架竖管和两个平行的框架横管固定构成基架,在两个平行的框架横管上安装两个带有叉形开口的连接架,两个连接架之间的安装距离与所述三角架的水平连接管长度相配合,两个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水平连接管内的水平连接轴组件配合并通过螺纹紧固在一起;水平连接轴组件由车轴珠碗、轴棍,配合滚珠和轴挡组成;通过所述三角架连接管内的竖直连接轴组件与所述叉形轴架将主车架和三角架连接,通过所述水平连接管内的水平连接轴组件与两个所述连接架将三角架和连接框架连接。
所述斜梁与过水平连接管圆心的水平线夹角为27度1分;直梁与过水平连接管圆心的水平线夹角为3度44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由于轮椅助推车架的连接框架和轮椅后侧结构架固定在一起,其结合处受力均匀,不仅其提供给轮椅的推力十分均匀,而且由于连接框架与三角架、主车架均通过连接轴组件连接,所以结合处极其灵活,轮椅助推车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与轮椅车型无关,成本较低,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轮椅助推车架装配示意图;
图2、主车架主视图;
图3、三角架连接管剖视图;
图4、三角架主视图;
图5、三角架俯视图;
图6、水平连接管剖视图;
图7、连接框架主视图;
图8、连接架主视图。
图中:1、主车架,2、三角架, 3、连接框架;11、三角架连接管, 111、小孔,12、车轴珠碗,21、水平连接管,22、斜梁,23、直梁,24、叉形轴架,31、框架竖管, 32、框架横管,33、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驰源自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驰源自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