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6986.2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3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吕政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捷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1K1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枫江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导热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温光缆,尤其是一种以光纤为主体,用于温度监控系统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属于光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是现代通信的产物,是随着光纤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光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从而导致传输光的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光波量发生变化。通过监测这些量的变化可以获得相应的物理量。
光纤传感器与各类传统的电传感器相比有一系列的优点:灵敏度高、耐腐蚀、电绝缘好、防爆性、光路可弯曲、宽频带、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等。光纤传感器可分为两大类:功能型传感器和非功能型传感器。功能传感器就是利用光纤本身的特性,把光纤作为敏感元件,对光纤内传输的光进行调制,使输出的光的强度、相位、频率或偏振态等特性发生变化,再通过对被调制的光信号进行解调,得出被测信号的各种特性。非功能传感器是利用其他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信号的变化,光纤仅作为光波的传输介质,常用来传输远端场所的信号,也叫传光型光纤传感器或混合型光纤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又是光纤传感技术中最具前途的技术之一,是适应大型工程安全监测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感技术,它应用光纤几何上的一维特性进行测量,把被测参量作为光纤位置长度的函数,可以在整个光纤长度上对沿光纤几何路径分布的外部物理参量变化进行连续的测量,同时获取被测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状态和随时间变化的信息。
现有的传统测温技术,包括热电偶探测器技术以及传统的光缆测温技术,会有以下几个缺点:
1、利用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控的不安全性,并且需要不间断的提供电源,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电力中断那么温度监控可能无法进行测温;
2、利用传统的光缆进行温度探测时,受外护套材料的限制,外界环境的温度很难迅速的传递到内部的光纤。因此导致感温光缆的温度响应速度较慢,在发生火灾时报警的时间较晚;
3、利用传统的光缆或者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测时,如果遇到水分,或者空气的湿度较大,热电偶可能出现漏电的危险,传统的光缆在遇到水分时可能会出现光缆的衰减偏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以光纤为主体,用于温度监控系统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包含感温光纤、导热阻水油膏、金属螺旋管、芳纶纤维、金属编织网、外护套;所述导热阻水油膏包裹住感温光纤;所述金属螺旋管包裹导热阻水油膏;所述芳纶纤维包裹金属螺旋管;所述金属编织网包裹金属螺旋管;所述外护套包裹金属编织网。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编织网是由不锈钢丝或磷化钢丝或铜丝或镀锌钢丝或镀镍钢丝或镀锡钢丝或铝合金丝或镁合金丝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金属螺旋管可以使用不锈钢或特种钢,所述金属螺旋管是金属螺旋管或金属无缝管或金属节状管;其中螺旋管分为单层以及双层绞合,双层绞合分为同向双层绞合与反向双层绞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解决了安全性问题,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控的不安全性,并且需要不间断的提供电源,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电力中断那么温度监控可能无法进行测温。而利用本发明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由于不需要电力提供,更加节能、安全;
(2)解决了温度响应速度缓慢的问题,传统的光缆进行温度探测时,受外护套材料的限制,外界环境的温度很难迅速的传递到内部的光纤。因此导致感温光缆的温度响应速度较慢,在发生火灾时报警的时间较晚。本发明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由于采用了高导热的光缆外护套和内部导热油膏,使光缆在探测外界环境温度时具有极高的反应速度;
(3)提升了阻水性能,传统的光缆或者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测时,如果遇到水分,或者空气的湿度较大,热电偶可能出现漏电的危险,传统的光缆在遇到水分时可能会出现光缆的衰减偏大的问题。而本发明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由于采用了阻水油膏,保护光纤在光缆中不受到外界环境中水分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高导热感温光缆的截面图;
其中:1、感温光纤;2、导热阻水油膏;3、金属螺旋管;4、芳纶纤维;5、金属编织网;6、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捷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东捷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6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创新雾视镜
- 下一篇:一种可调超大范围色散补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