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4080.7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窦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太阳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燃烧 蓄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工业、商用或民用的燃气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线燃烧器应用在涂装、表面处理、烘干等行业的工业烘炉上的已有多年的历史。红外线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燃气与空气充分预混后在蓄热体内充分燃烧,并将产生的热能以红外线形式辐射至被烘烤物体;由于燃烧器燃烧时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与水分子振动的波长相当,可以与水分子形成共振并产生热量,从而使物体在被从内而外进行加热的同时水分也从内而外的蒸发出去,因此相比传统的热风循环加热法的“吹干”方式具有更强穿透力、加热效果也更均匀,大幅提高了固化或加热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由于红外线燃烧系统不需要循环风道和热交换室,控制方式也是分散控制,所以具有安全、易控、初始投资较低、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能够满足广大用户对固化或烘烤的更高的质量要求。
现有技术的红外线燃烧器面板采用蜂窝陶瓷板作为蓄热体,具有易碎、加热时容易掉渣、长时间使用容易风化的缺点;且现有技术的蓄热体也没有采用催化涂层,导致辐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抗热胀冷缩性能好的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包括催化网、网边架、反应网和骨架网,所述催化网、反应网和骨架网都设置有通孔,所述反应网设置在所述催化网和所述骨架网之间,所述催化网、反应网和骨架网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网边架。
优选地,所述催化网设置有催化涂层。
优选地,所述反应网包括第一反应网和第二反应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网和所述第二反应网采用斜织。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应网和所述第二反应网采用双线斜织。
优选地,所述骨架网包括平面骨架网和支撑所述反应网的拉伸骨架网。
优选地,所述催化网、所述第一反应网、所述第二反应网和所述拉伸骨架网都是冲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内六角螺丝。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催化网涂覆红外线催化剂,蓄热体采用经过冲压成型后的金属纤维网,再加上经过拉伸成型处理,可以有效吸收因热胀冷缩给金属网带来的横向拉力,因此蓄热体具有抗热胀冷缩性能好、坚固美观、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催化网1、第一反应网2、第二反应网3、拉伸骨架网4、平面骨架网5、内六角螺丝6、网边架7、外壳8、分配板9、分配板固定架10、法兰总成11、连接管12、弯头13、引射管总成14、喷嘴总成1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蓄热体包括五层金属网,按照催化网1、第一反应网2、第二反应网3、拉伸骨架网4、平面骨架网5从上至下设置;五层金属网都设置有通孔,五层金属网通过内六角螺丝6或螺栓固定于所述网边架7。
催化网1采用不锈钢304制成,催化网1设置有催化涂层,具体是催化涂层涂覆红外线催化剂,催化涂层能吸收燃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使得经过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蓄热体的燃气辐射效率更高,节能环保。
第一反应网2和所述第二反应网3采用镍合金制成,第一反应网2和所述第二反应网3采用双线斜织,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然后燃气与空气在蓄热体内充分燃烧,并将产生的热能以红外线形式辐射至被烘烤物体。
骨架网包括和拉伸骨架网4。平面骨架网5平整使得燃气均匀分配,平面骨架网5并支撑整个蓄热体;拉伸骨架网4支撑比较软的第一反应网2和第二反应网3。
催化网1、所述第一反应网2、第二反应网3和拉伸骨架网4都是冲压成型;催化网1、第一反应网2、第二反应网3、拉伸骨架网4、平面骨架网5都经过拉伸成型处理,可以有效吸收因热胀冷缩给金属网带来的横向拉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抗热胀冷缩性能好、坚固美观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太阳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太阳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4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组件装配用启子
- 下一篇:多功能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