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力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120103178.0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3004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铝合金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力电缆,它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低压电力电缆基本以铜芯为主,单芯电缆较为传统的结构方式由内到外为:铜芯导体、聚氯乙烯绝缘、绕包带、聚氯乙烯护套。铜用作电缆导体虽然有着很优异的特性,但是使用铜缆的成本太高。聚氯乙烯用作绝缘材料和护套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由于聚氯乙烯含有氯,本身带有阻燃性能,因而是电缆绝缘和护套较为常见的一种选择,但聚氯乙烯护套本身也有缺陷,其一是由于含有卤素,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危害,特别是在着火时,是一种不环保的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其二是由于聚氯乙烯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它的耐老化性能不是很好,因而聚氯乙烯电缆的使用寿命一般不是很长,一般是按照30年的设计的。虽然电缆外面的护套材料对电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使用的都是聚氯乙烯材料,因而它的使用寿命也是很有限的,起到的效果也很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力电缆,既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力电缆,该电缆由稀土铝合金导体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组成。
在所述的稀土铝合金导体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之间还设有云母带层。
所述的稀土铝合金导体是实心导体、压缩绞合导体、紧压绞合导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稀土铝合金导体的材料主要由铝、铁和稀土等元素组成。该导体材料还包含微量的镁、铜、锌、硅、钙、钒、钛、铬、锰等元素。由该材料制造的铝合金导体线芯,导体的电导率≥61%IACS,抗拉强度≥90Mpa,断裂伸长率≥1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为7倍电缆外径。
所述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材料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的交联方式可以是硅烷交联、化学交联或辐照交联。通过以上方式交联的聚乙烯绝缘层具有更加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且耐老化性能更好了,使用寿命可以达40年,远远优于聚氯乙烯材料。由于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能和耐环境腐蚀等特性,使用寿命也显著优于聚氯乙烯,因而电缆结构设计更简单,可以不需要绕包带和聚氯乙烯护套层,因而省去可绕包带与护套的加工和材料成本。
铝合金电缆截面积相比于铜增加1.5倍,就能到达铜的导电性能标准,能达到铜缆一样的使用效果,而铜导体成本占铜缆总成本的约 70%,因而使用铝合金导体线芯能节约不少成本。
为了使电缆具有阻燃效果,可以在交联聚乙烯材料里添加阻燃剂,以提高电缆的阻燃性能,使铝合金电力电缆性能更加优异,用途更广泛。为了增加电缆的耐火特性,可以在导体线芯与绝缘层之间绕包一层云母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压单芯铝合金电力电缆由于采用了交联聚乙烯为绝缘层,比之原来所用的聚氯乙烯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且耐老化性能也更好,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0年。
而且由于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存在可以不需要绕包带和聚氯乙烯护套层,节省了工序和生产成本。
使用的是稀土铝合金导体线芯比铜导体线芯有效的降低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缆,由外到里依次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稀土铝合金导体2组成。
图2,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缆,由外到里依次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云母带层3,稀土铝合金导体2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缆,由外到里依次为交联聚乙 烯绝缘层1,稀土铝合金导体2组成。
实施例2
参见图2,一种低压单芯铝合金电缆,由外到里依次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云母带层3,稀土铝合金导体2组成。
所述的稀土铝合金导体是实心导体、压缩绞合导体、紧压绞合导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稀土铝合金导体的材料主要由铝、铁和稀土等元素组成。该导体材料还包含微量的镁、铜、锌、硅、钙、钒、钛、铬、锰等元素。由该材料制造的铝合金导体线芯,导体的电导率≥61%IACS,抗拉强度≥90Mpa,断裂伸长率≥1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为7倍电缆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