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风琴式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0312.1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7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14 | 分类号: | A61L9/014;A61L10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风琴 活性炭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的内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工业风琴式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普遍推广,工业厂房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有些工业污染源还危及到工业区周边的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重要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全世范围内都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的治理,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克不容缓,由于污染的成份复杂,污染净化治理较为困难。
现有的工业厂房空气净化技术比较粗放,其缺点是净化处理的风量小,净化效果有限,设备体积大,投资成本高,产品不防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合防火阻燃、净化处理风量大、同等条件下设备体积小、投资小的工业风琴式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
一种工业风琴式活性炭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内从所述入风口到所述出风口依次设置有第一均流板、活性炭净化模块和第二均流板,所述活性炭净化模块、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在所述箱体内组成一净化整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内在所述入风口和所述第一均流板之间还设有初效过滤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初效过滤净化模块包括可吸收多种有害气体的阻燃纤维滤布。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性炭净化模块为活性炭纤维滤网或颗粒状活性炭或蜂窝状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由初效过滤模块和碳钢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为站立式并且所述箱体侧面设有安装检修门。
采用上述结构,初效过滤模块由阻燃纤维组成,产品富有弹性,可以反复清洗,容尘量大,使用寿命长。实现了低毒、低烟、不熔滴落和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活性炭净化模块18块,是由活性炭纤维或活性炭颗粒或蜂窝状活性炭组成,外加金属边框加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合了耐火阻燃、气体均流、大容尘量、活性炭吸附净化技术,能有效消除有害气体及其净化副产物,改善空气品质;(2)净化模块的结构科学优化,实现组合的灵活性、实用性,同等条件下,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减少投资,扩大了应用范围和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 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是 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附图1、2中,1、入风口,2、初效过滤模块,3、第一均流板,4、活性炭净化模块,5、第二均流板,6、箱体,7、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6为站立式,箱体侧面设有安装检修门,箱体内从入风口1到出风口7依次设有初效过滤模块2、第一均流板3、第二均流板5、活性炭空气净化模块4,箱体由普通碳钢板焊接成,初效过滤模块,由阻燃纤维组成,均流板是分别由初效过滤模块和碳钢板组成,活性炭净化模块,是由活性炭颗粒组成,外加金属边框加固;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二:
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炭净化模块4前端设有初效过滤模块2,兼有阻火、均流、容尘的作用,确保活性炭净化模块4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净化模块4可以是蜂窝状活性炭外加金属边框组成,前端设有初效过滤模块2;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净化模块4可以是活性炭纤维外加金属边框组成,前端设有初效过滤模块2;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净化模块4可以是活性炭纤维外加金属边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初效过滤模块2;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净化模块4可以是蜂窝状活性炭外加金属边框组成,前端不设初效过滤模块2;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实施例七:
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净化模块4可以是活性炭纤维外加金属边框组成,前端不设初效过滤模块2;净化风量为1000~100000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0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