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动出液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5817.3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7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廖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福成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手动 出液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控制出水量的手动出液壶。
背景技术
出液壶作为茶壶、酒壶、咖啡壶、水壶的应用已为公知,早期的出液壶如茶壶,使用时需用手倾斜壶体,再压住壶盖,才可倒出液体,此种结构的出液壶,其操作很不方便,且容易烫作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手动控制出水量的出液壶,如2006年7月19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796569Y公开的一种手动出液壶,其包括座体及壶体,座体上设有液体通道,壶体设于座体上且壶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该出液口与液体通道的进液口连通,出液口上设有阀芯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液口,壶体上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压杆,该压杆通过连杆驱动阀芯向下移动打开出液口,当压杆不受压力时,连杆通过复位弹簧带动阀芯重新关闭出液口。此种手动出液壶在泡茶时能防止手被烫伤,操作相对方便,但是从制作的角度讲,此种出液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制作较为繁琐,并造成生产成本也增多。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出液壶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新型手动出液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手动出液壶,包括壶体和座体,壶体设于座体上,座体上设有由高至低的出液通道,壶体上设有壶盖,壶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液口;上述壶体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活动立柱,上述活动立柱的下端设有可密封地盖设于上述出液口上的密封片,上述活动立柱的上端设有第一磁性体,上述壶盖上设有与上述第一磁性体相吸的第二磁性体。
上述密封片为硅胶片。
上述壶体内设有导向座,上述出液口处于上述导向座内,上述导向座的下部设有与上述出液口相通的通孔,上述活动立柱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设于上述导向座内。
上述壶盖的外侧面上设有一挂绳,上述第二磁性体安装在上述挂绳上,上述壶盖对应于上述导向座的部位处设有提耳,且上述提耳上开设有供上述第二磁性体放置的,并与上述第一磁性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凹腔。
上述导向座设于上述壶体的中心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动出液壶,使用时,只需盖上壶盖,并使壶盖上的第二磁性体与活动立柱上的第一磁性体相对应,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相吸,被吸引的第一磁性体带动活动立柱向上活动,活动立柱的密封片与出液口相分离,出液口导通,壶体内的液体即可经出液口、出液通道至茶海内;如要密封该出液口,只需使壶盖上的第二磁性体与活动立柱上的第一磁性体相错位,第一磁性体无吸引作用,活动立柱由于自重就会自动掉落,活动立柱上的密封片重新盖设于出液口上,出液口被堵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出液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示图。
图中:
壶体 1 出液口 11
导向座 12 通孔 121
座体 2 出液通道 21
壶盖 3 提耳 31
凹腔 311 活动立柱 4
磁块 41 密封片 5
挂绳 6 磁块 61
茶海 7 密封圈 8
过滤网 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福成,未经廖福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了烘干装置的真空压力浸漆集群设备
- 下一篇:一种耳孔或鼻孔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