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微型传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5241.0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5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鑫丰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泛用于手机、蓝牙通讯产品、笔记本电脑和导航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声电转换电子器件,具体讲是一种硅微型传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开始用于手机、蓝牙耳机、数码照像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和导航设备等的硅微型传声器(MEMS传声器)均为美国楼氏电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PCB基板1a、框架2a、振动膜片3a、电信号处理芯片4a、盖板5a,所述振动膜片3a和电信号处理芯片4a固定在PCB基板1a上,所述框架2a粘贴在PCB基板1a上,所述盖板5a设置在框架2a上并与框架2a粘接进行密封;采用这种结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框架的加工困难,成本高、稳定性低,同时,因为产品内部是空的,所以抗震性能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的硅微型传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硅微型传声器,它包括PCB基板、振动膜片、电信号处理芯片,所述振动膜片和电信号处理芯片固定在PCB基板上,它还包括塑封体,所述塑封体将振动膜片和电信号处理芯片与PCB基板塑封。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采用塑封体进行塑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稳定性好。
第二、采用塑封体进行一体化封装,产品内部是实心,抗震性能好。
作为改进,所述振动膜片的上面还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4粘贴在振动膜片3上。采用保护罩可防止在塑封的过程中对振动膜片造成损伤,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保护罩的尺寸来调整振动膜片的频率响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塑封体的外表面还镀有金属层,所述PCB基板与塑封体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也镀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金属层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电磁屏蔽,提高产品的抗射频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硅微型传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硅微型传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1a、PCB基板,2a、框架,3a、振动膜片,4a、电信号处理芯片、5a、盖板;
本实用新型中:1、PCB基板,2、塑封体,3、振动模片,4、电信号处理芯片,5、保护罩,6、金属层,7、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硅基微型传声器,一种硅微型传声器,它包括PCB基板1、振动膜片3、电信号处理芯片4,所述振动膜片3和电信号处理芯片4固定在PCB基板1上,它还包括塑封体2,所述塑封体2将振动膜片3和电信号处理芯片4与PCB基板1塑封。所述振动膜片3为起声电转换作用的MEMS振动膜片,为市售产品,所述的电信号处理芯片4与振动膜片3电连接,为振动膜片3提供极化电压,并将振动膜片3产生的声电转换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PCB基板1采用同印刷电路板,起固定振动膜片3和电信号处理芯片4并提供电信号连接的作用。所述塑封体2可以采用环氧树脂,也可以是其它的塑封材料,比如陶瓷,塑料等。
作为改进,所述振动膜片3的上面还设置有保护罩4,所述保护罩4粘贴在振动膜片3上。采用保护罩可防止在塑封的过程中对振动膜片造成损伤,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保护罩的尺寸来调整振动膜片的频率响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塑封体2的外表面还镀有金属层6,所述PCB基板1与塑封体2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也镀有与地线电连接的导电层7,所述导电层7与金属层6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电磁屏蔽,提高产品的抗射频干扰能力。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的限值,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如所述金属层6可以为镍或者是金,保护罩4可以是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保护罩4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或者方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鑫丰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鑫丰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