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漂浮湿地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4720.0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韩士群;严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漂浮 湿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水体净化的水上植物浮床,一种生态浮岛,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人工漂浮湿地,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于风浪较大水体或较深水体的水体净化的人工漂浮湿地。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许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常出现水质性缺水,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人们不断探索寻求一种生态修复方案,其中利用漂浮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措施被广泛应用。所用漂浮植物多选用凤眼莲,物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冬季温带地区水域的净化效率明显下降;且净化场地均选在风浪较小,水流较缓的水域,譬如湖湾、湖滩、河叉和池塘等。大风浪和水流急的情况下,除直接物理损伤,植物个体间相互摩擦加剧漂浮植物的衰亡;若漂浮植物载体结构欠佳,可能导致后期维护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现有植物一般耐低温能力较弱,冬季植物死亡而失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现有技术利用泡沫塑料作为载体,提供浮力,而泡沫塑料容易破碎,破碎后浮在水面上,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泡沫塑料板由于不透水,极易被浪掀翻;在载体方面被广泛运用的塑料材料,其抗风浪能力较差,且塑料制品成本较高,不仅不适合用于风浪大的大水面,而且成本太高,不能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漂浮湿地,这种人工漂浮湿地要同时满足三个要求: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水体中,在大风浪和湍急水流中不容易打翻,2.柔韧性好,不容易破碎,造成碎片的二次污染,3.一年四季均具有水体净化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人工漂浮湿地,所述人工漂浮湿地包括漂浮湿地单元、固定于水体的脚桩、以及将漂浮湿地单元连接固定于脚桩的固定绳;所述漂浮湿地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绳可拆卸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漂浮湿地单元包括载体以及载体内的植物,所述载体由交错固定的上下两层框架构成,所述上下两层框架外还分别包裹有网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交错方式,所述上下两层框架垂直交错固定。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多种水体植物栽种,作为一种适应性改进,在所述的下层框架与其外部包裹的网状结构之间还包括有加固层。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植物选取方式,所述上下两层框架为毛竹框架,所述载体内的植物为水花生。
为了更好的适应载体内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所述上层框架的网状结构的孔径为2-4cm,所述下层框架的网状结构的孔径为1-2cm。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漂浮湿地浮力大,抗性强,不易破碎,且选取毛竹作为框架材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成本低,易大面积推广。其次,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漂浮湿地柔韧性好,同时加上水花生形成的根茎层非常密实,所以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不易被风浪打散。最后,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漂浮湿地净水时间长,不容易出现净水真空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0-底泥、1-1-上层框架、1-2下层框架、2-1-上层框架的网状结构、2-2-下层框架的网状结构、3-载体内植物水花生、4-脚桩、5-固定绳、6-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构建如图1所示的人工漂浮湿地单元,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制作漂浮湿地载体:将5根Φ100mm,长为4米的毛竹按竹间距50cm摆成长4 m宽2 m的长方形,形成直径为10cm的载体下层框架1-2,从而作为人工漂浮湿地的支撑。在上面按竹间距50cm摆上9根Φ80mm的毛竹,毛竹的交接点用Φ4mm的铅丝扎紧,形成直径为8cm的载体上层框架1-1,从而形成32个边长为50cm的小正方形,然后用网孔径1-2cm的下层框架的网状结构2-2包裹下层框架1-2。为了种子的稳定性,我们会增设一个加固层,一般我们采用的加固层是位于下层框架1-2与下层框架的网状结构2-2之间的草制蒲包。
第二步种植漂浮植物:每年4-6月份,在框架内首先放置水花生3或断枝,放置覆盖度100%,再覆1-2层网孔径2-4cm的渔网作为上层框架的网状结构2-1,从而裹住水花生,防止植物逃逸,包裹水花生的渔网用塑料绳绑扎在竹制上层框架1-1上。然后,将载体和水花生放置于肥沃的静水水体中培养3-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4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催化反应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催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