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蚊虫叮咬服装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93712.4 | 申请日: | 201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5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阳鸟校园服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01M29/18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蚊虫 叮咬 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服装,具体是一种防蚊虫叮咬服装。
背景技术
炎热的夏天,是蚊子等害虫肆虐的时候。人们经常为其所困扰,为防止蚊虫叮咬,人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诸如用烟熏或者药物驱赶蚊虫,使其远离人体;亦或是才用物理隔离物将人体与蚊虫隔离。然而烟熏或者药物在驱赶蚊虫的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且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蚊虫也会产生抗药性,就会失去效果。物理隔离物的方法,虽然比较有效,避免了与蚊虫的接触,但是由于使用此方法人的活动空间会变得局限,且有种憋闷的感觉;而现有的衣服并不具备驱蚊的功能。
咬人的蚊子一般都是怀卵的雌蚊,雄蚊并不咬人。而雌蚊在怀卵期间又不喜欢与雄蚊接近,它们一感觉到雄蚊所发出的频率在21-23KHZ的超声波信号,就会避而离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蚊虫叮咬服装,该服装可发出超声波,防蚊叮咬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蚊虫叮咬服装,在服装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发生器和用于驱动超声波发生器发出频率在21-23KHZ的超声波信号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会给人产生憋闷的感觉;利用超声波驱蚊,卫生无污染,防蚊效果好,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中:1、拉链,2、电子装置,3、贴袋,4、超声波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防蚊虫叮咬服装是在服装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发生器4和用于驱动超声波发生器4发出频率在21-23KHZ的超声波信号的电子装置2。在衣服的内侧缝制有贴袋3,将所述的电子装置2安装在贴袋3内,贴袋3的开口处采用拉链1封口,将多个超声波发生器4分布安置在服装肩部和下摆处。电子装置2体积小,置于贴袋3中方便安装拆卸,不影响正常穿着。
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单结晶体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1~R5、RP和电容C1、C2。其连接关系是:单结晶体管VT1的发射极分别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P接电池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池负极,单结晶体管VT1的一个基极通过电阻R2接电池正极,另一个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开关接电池负极,电容C2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VT2的基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池正极,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接电池正极,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电池负极;超声波发生器通过电容C3连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超声波发生器采用压电陶瓷蜂鸣片。
工作过程是:单结晶体管VT1与电阻R1、电位器RP及电容C1组成一个超声波振荡电路。电源开关S闭合,电池经电阻R1、电位器RP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达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VT1开启,并经电阻R3放电,当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下降到峰点电压以下是,单结晶体管VT1截止。如此反复充放电,产生振荡。调节电位器RP改变振荡频率,使其在21-23KHZ。该振荡信号经电容C2耦合至三极管VT2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由电容C3输出至压电陶瓷蜂鸣片,压电陶瓷蜂鸣片发出频率在21-23KHZ的超声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阳鸟校园服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阳鸟校园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