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输送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2005.3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2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宇可;郭奎;李冬梅;董凡;谭晶;刘艳秀;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117部队;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4 | 分类号: | F16L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输送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具体涉及一种内外胶层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液体输送软管。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646519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盘卷的液体输送软管,这类软管的结构是在高强合成纤维的管坯内外层,选用同一种聚氨酯弹性体作为胶料,利用成型模具完成热涂敷,同时形成软管的内外胶层。这种软管由于受其结构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存在以下不足:(a)由于软管内外胶层选用同一种胶料,因此不能同时满足对软管内外胶层不同的功能需求;(b)为了满足一面胶层的特殊需求,要在所有胶料中添加特殊材料,从而使软管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输送软管,软管的内外胶层为不同种材料,可满足内、外胶层不同功能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体输送软管,包括管坯及管坯内外表面的内胶层和外胶层,所述内胶层与外胶层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者加入添加剂的聚氨酯。
上述方案中,所述聚氨酯为热塑性聚氨酯。
上述方案中,所述添加剂为塑料、橡胶、碳黑、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吸收剂、耐霉菌剂及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用户对软管内外胶层不同的使用要求,选取不同的胶料,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软管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输送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输送软管,包括管坯101及管坯101内外表面的内胶层201和外胶层301,内胶层201与外胶层301的材料为加入添加剂的聚氨酯。聚氨酯为热塑性聚氨酯(TPU),按照软段结构可分为种聚酯型、聚醚型和丁二烯型。添加剂为塑料、橡胶、碳黑、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吸收剂、耐霉菌剂及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聚氨酯和添加剂可以根据用户对软管性能的需要,进行选择。
下面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作进一步的描述。
(1)根据使用要求设计编织工艺,在圆织机上将高强合成纤维编织出管坯101;
(2)管坯1退绕后首先进入烘干箱2,在热涂覆前进行干燥处理,充分清除管坯中纤维的水分,干燥温度在80~90℃;
(3)干燥后的管坯1经导引辊3进入组合模具8;
(4)根据使用要求,软管内、外层胶料可分别选取聚氨酯和耐油橡胶或荧光剂或纳米级碳纤维等添加剂进行配比,再分别放进除湿机4和除湿机5中烘干,烘干温度在70~110℃,烘干后分别进入挤出机6和挤出机7;
(5)挤出机缸筒采用电加热温控装置,把聚氨酯和添加剂熔化成流延状,经挤出机螺杆挤入组合模具8;挤出机6和挤出机7的缸筒温度控制在160~200℃范围内;
(6)组合模具8采用内加热形式,对模具内的聚氨酯和添加剂继续加热呈流延状;
(7)软管内层胶料在挤出机6的压力下,在组合模具8内首先通过管坯织物组织的间隙被挤入管坯内表层,在模具内芯的作用下形成软管的内胶层;
(8)随后,在组合模具8内的软管外层胶料在挤出机7的压力下涂覆在管坯外表层,形成外胶层,再通过模口的挤压,使熔融状的软管内外层胶料和管坯紧密融合在一起;
(9)成形后的软管经冷却槽9冷却定型,冷却槽内使用常温冷却水;
(10)定型后的软管经计数轮10计数,再经牵引装置11、张力辊12,由卷取辊13卷取成形;
(11)通过调整牵引装置11的速度,控制软管内外层的厚度;
(12)挤出机6、挤出机7、牵引装置11、卷取辊13均采用直流电机同步调速装置,使其同步运行。
实施例1
一种液体输送软管,包括管坯101及管坯101内外表面的内胶层201和外胶层301,内胶层201的材料为聚醚型聚氨酯,外胶层301的材料为添加碳黑和橡胶的具有较高耐磨性的聚氨酯。
实施例2
一种液体输送软管,包括管坯101及管坯101内外表面的内胶层201和外胶层301,内胶层201的材料为聚酯型聚氨酯,外胶层301的材料为添加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吸收剂的聚氨酯。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117部队;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117部队;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热激发的绝缘包装物
- 下一篇:矿用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