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茶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7126.9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9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章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折叠茶馆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808 | 分类号: | B65D85/8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龚旻晏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茶棒。
背景技术
袋泡茶因具有便于卫生、携带、清理等特点,办公室、会议室、外出旅行等场合已普遍使用袋泡茶。但目前所采用的袋泡茶基本一根线连着茶包的结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茶叶都堆积在茶包内无法散开影响泡茶效果,通过拎线将茶包在茶水中晃动可改善泡茶效果,但该连接线容易与茶包断开、也容易滑落到茶水中,存在泡茶效果差、不卫生、不方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折叠式茶棒,以一种新颖的袋泡茶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所述的折叠式茶棒,其特征在于配合连接的左柄、右柄构成握柄,左柄、右柄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左柄与右柄之间内侧端部固定连接配合、外侧可脱开式活动连接配合,内侧的左柄、右柄之间配合设置折叠茶包,折叠茶包分别与左柄、右柄连接配合,左柄、右柄外侧脱开连接后可分别绕固定连接端转动至叠合,左柄、右柄转动至叠合时外侧连接配合、折叠茶包张开。
所述的折叠式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柄、右柄的外侧采用交叉连接,折叠茶包配合设置在左柄、右柄内侧,左柄、右柄之间构成鱼状结构。
所述的折叠式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茶包由多层叠合构成,每一叠合层内配合设置茶叶,每一叠合层之间隔离设置。
所述的折叠式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柄、右柄为一体连接结构,在中部配合设置左柄、右柄的转动中心。
所述的折叠式茶棒,其特征在于折叠茶包两侧边左柄、右柄分别与采用固定连接配合或可脱开活动连接配合。
上述的茶棒方案构思新颖、结构合理简单,非使用场合茶包处于折叠状态,可节省空间,便于储存、携带,但在使用时茶包张开像花朵或风车,既美观又有良好的泡茶效果,通过握柄还可以随时晃动茶包或将茶包移出茶杯,可广泛地应用于办公、会议、旅途各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折叠茶包、2-左柄、3-右柄。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为折叠式茶棒,配合连接的左柄2、右柄3构成握柄,左柄2、右柄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如具有防水性质的纸质材料、塑性材料等;左柄2与右柄3之间内侧端部固定连接配合、外侧可脱开式活动连接配合,内侧的左柄2、右柄3之间配合设置折叠茶包1,折叠茶包1由多层叠合构成,每一叠合层内配合设置茶叶,每一叠合层之间隔离设置,通过热压合或棉线缝合等工艺成型,其外部包装茶叶的材料采用滤纸类材料或其他可以保证水自由通过的材料;折叠茶包1分别与左柄2、右柄3连接配合,左柄2、右柄3外侧脱开连接后可分别绕固定连接端转动至叠合,左柄2、右柄3转动至叠合时外侧连接配合以便于使用,此时折叠茶包1张开,其外型类似风车或者花朵,既美观又可以促进茶叶与水的充分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左柄2、右柄3的外侧采用交叉连接,折叠茶包1配合设置在左柄2、右柄3内侧,折叠茶包1处于折叠状态时,左柄2、右柄3之间构成的茶棒外型像一条鱼的形状。
上述实施例中,折叠茶包1与左柄2、右柄3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固定连接配合或可脱开活动连接配合,固定连接可包括棉线缝合、热压合、机械压合等方式,此种结构一般为一次性消费模式;可脱开活动连接可包括扣接配合、粘接配合等,采用可脱开活动连接时消费者可以自行更换茶包,握柄可重复使用,一副握柄与多个茶包配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储存空间。
上述实施例中,左柄2、右柄3可采用一体连接结构以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对中折叠后其中部形成左柄2、右柄3的转动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折叠茶馆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未经深圳折叠茶馆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7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煤矿架空乘人装置的盘式安全制动装置
- 下一篇:涂料灌装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