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5854.6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光纤连接器,尤指一种外壳体为一体成型,不需超声波融接工序的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广泛地应用在光纤接头的连接工作上,其主要功能为接续两条光纤线,使光信号通过连接器由一端的光纤线与另一端的光纤线间进行信号的传递,据以使电信业者能透过连接方式将讯号传递至客户端,所以,该光纤连接器在光纤到家、光通讯传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图1A、图1B所示,已知光纤连接器10包括一第一外壳体11,一第二外壳体12以超声波融接方式使其与第一外壳体11接合;一第一结合件13安置在第一外壳体11中,该第一结合件13具有一第一内套管14及一对固定夹15;一第二结合件16安置在第二外壳体12中,该第二结合件16具有一第二内套管17及一对固定夹18;及一袖管19同轴设置在该第一内套管14与第二内套管17内,并使光纤接头20的头套(Ferrule)21插入于该袖管19中,而使该光纤接头20连结于该光纤连接器10。
该光纤连接器10在组装上有几个固有问题:第一,以超声波融接而在第一外壳体11与第二外壳体12的相接处留下融接痕迹,在视觉上较不美观。第二,因为利用超声波融接的接合力不够牢靠,光纤连接器10受到撞击时,易使第一外壳体11与第二外壳体12分离。
目前需要一种一体成型的外壳体,它能永保零件间的机械联结,而且不需要另外的融接工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外壳体为一体成型,可提高整体强度,且不需另外的超声波融接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利用至少一U形夹具使一对结合件与外壳体形成稳固的结合。
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结合件,具有一端板,一第一内套管设置在该端板上,及一对固定夹设置在该第一内套管的两侧;
一第二结合件,具有一端板,一第二内套管设置在该第二结合件的端板上,及一对固定夹设置在该第二内套管的两侧;
一袖管,同轴设置该在第一、第二内套管中;
一外壳体,其内部具有一可接纳第一、第二结合件的容室,该容室的内壁面向内形成有一卡掣件,使该第一结合件的端板受到卡掣件的卡合而定位;一第一连接端口可供一光纤接头连接;一第二连接端口可供另一光纤接头连接;及至少一槽自该外壳体的外壁通往该容室;及
至少一U形夹具,自该外壳体的槽插入,并对该第二结合件的端板进行限制,迫使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稳固地设置在该外壳体的内部。
该U形夹具包含一片状本体及两侧臂,该两侧臂分别设在该片状本体末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外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可大幅提高抵抗外力破坏的强度,并且在外观上没有融接的痕迹,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至少一U形夹具使第一、第二结合件与该外壳体形成稳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该光纤连接器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目的,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手段及其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已知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B为已知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中沿4-4线所作的断面图。
图5为图2中沿5-5线所作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立体分解图、横向断面图、纵向断面图。该光纤连接器30包括一外壳体31;一第一结合件40;一第二结合件41,该第一、第二结合件40、41安置在外壳体31内;一袖管50同轴设置在第一、第二结合件40、41内;以及至少一U形夹具60可插入于外壳体31中,并对该第一、第二结合件40、41形成限制,使第一、第二结合件40、41稳固地设置在该外壳体31内。
该外壳体31的内部界定有一容室35,可用以接纳该第一、第二结合件40、41。该外壳体31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口32可供一光纤接头插入连接,一第二连接端口33可供另一光纤接头插入连接,及一对突耳34位于第一连接端口32与第二连接端口33间,藉由该突耳34可使该外壳体31固定于一光纤收容箱中。该外壳体31的内壁面向内形成有一卡掣件36。该外壳体31具有至少一槽37自该外壳体31的外壁通往该容室35,且位于第一、第二连接端口32、3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5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绞式防火光电复合光缆
- 下一篇:一种增亮导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