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校正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110.6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8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俞惠康;李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利驰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B21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4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校正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加工件进行水平校正的治具。
背景技术
有机械加工领域工作经验的人可能都有体会,管件容易加工,但是难以校正。使用一个简单的折弯机就可以对管件进行折弯加工,管件经过多次折弯处理后,其各个部分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必须对其各个部分的水平度进行校正。目前,通常使用的校正方法是,将加工好的管件放置在一个水平平台上,通过人眼观察,找出其不水平的部分,然后使用木锤进行锤打校正。这种方式虽然非常简单、也有实用性,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最大的缺陷体现在:将待校正的工件放置在平台上时,其向上翘起的部分并不总是不平的部分,校正时,只能通过锤打上翘的部分,从而使整体趋于平整;锤打的过程中,上翘的部分逐渐靠近平台,因此平台会阻碍每次锤打的幅度,所以只能通过多次正面、反面交替锤打校正的方法才能最终得到较好得校正效果。整个校正过程效率较低而且最终得到的校正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效果好的水平校正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校正平台,其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校正工件的夹具和数个固定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滑轨移动的第一检测块,所述第一检测块沿所述滑轨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向内的水平凹槽,所有所述水平凹槽的中心线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上下相对的下夹持部和上夹持部,所述下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上夹持端由汽缸驱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门形的汽缸支架,所述汽缸设置在所述汽缸支架的横梁上,所述汽缸的汽缸臂垂直向下,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上夹持部和所述下夹持部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块的水平凹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上下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软质材料制成的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是木材制成的。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活动检测装置,所述活动检测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二检测块可以绕所述转轴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二检测块一侧设置有向内的水平凹槽,所述第二检测块的水平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检测块的水平凹槽的中心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块的水平凹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上下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软质材料制成的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块的缓冲垫是木材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校正平台通过夹具可将工件悬空放置,避免了工作台对校正时的阻碍,从而提高校正的效率。还可以根据工件的结构特点,灵活设置固定检测装置或活动检测装置,以对工件的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校正平台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校正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平校正平台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待校正工件12的夹具14。夹具14包括上下相对的下夹持部16和上夹持部18。上夹持部18和下夹持部16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夹持槽(未图示),夹持槽的横截面都为半圆形,从而组成一个圆柱形的通孔,工件12的一部分被夹持在该通孔中。工作台10上还设置有门形的汽缸支架22。汽缸支架22的横梁上设置有汽缸24,汽缸24的汽缸臂26垂直向下,上夹持部18设置在汽缸臂26的前端。下夹持部16设置在上夹持部18下方的工作台10上。
根据待校正的工件12的形状可在工作台10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检测装置28。固定检测装置28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滑轨30和滑轨30上设置的第一检测块32。第一检测块32沿所述滑轨30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向内的水平凹槽34,所有水平凹槽34的中心线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检测块32的水平凹槽34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其上下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木材制成的缓冲垫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利驰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利驰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