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4492.0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8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其川;朱定华;董成斌;吴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板 门框 闸门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行业备件维护拆卸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插板在浇注结束后,插板的门框与闸门将闭合,从而切断水口,插板将水口切断的同时就会有部分钢水流入门框和闸门的配合间隙中,将门框和闸门粘合起来,最终致使插板彻底插死,停止浇注。
通常拆卸插板的方法是将插板固定,用大锤冲击闸门将其与门框分开,这种做法将门框与闸门分开的概率很低,即使将它们分开,由于用大锤多次打击,致使门框和闸门变形,这样不仅使插板的配合间隙大,而且闸门与门框的配合面的平行度不够,从而导致插板不能顺利快速的将水口切断,所以插板的利用率非常低。分析其原因是大锤在冲击的过程中,作用点不固定,且作用力的方向与闸门的插入方向的角度大,不能够将其顺利冲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将使用过的插板门框和闸门分开,且保证插板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在闸门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拆卸槽,在拆卸槽内设有两腿冲销,两腿冲销的两个腿分别插在闸门的两个拆卸槽内,两腿冲销的上方设有一个由油缸带动的冲击锤,油缸设在冲击锤上方。
将两腿冲销的两腿安装在闸门的两个拆卸槽中,油缸开始带动冲击锤向下冲击冲销,从而即可将门框与闸门分开,来完成拆卸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油缸固定在与地面垂直的墙体上。
前述的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闸门的门框通过固定销是与垂直墙体固定在一起,固定销上设有孔,两腿冲销通过一个长销子来固定,长销子插入固定销的孔中。将长销子插入两个固定销的孔中,从而对两腿冲击销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将使用过的插板门框和闸门分开,且保证插板不变形,为中包插板的二次利用和顺利安装提供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中包插板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包插板门框与闸门拆卸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在闸门1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个拆卸槽7,在拆卸槽7内设有两腿冲销3,两腿冲销3的两个腿分别插在闸门1的两个拆卸槽7内,两腿冲销3的上方设有一个由油缸5带动的冲击锤4,油缸5设在冲击锤4上方。油缸5固定在与地面垂直的墙体上。两腿冲销3通过一个长销子6来固定,闸门1的门框2通过固定销8是与垂直墙体固定在一起,固定销8上设有孔,长销子6插入固定销8的孔中。固定销8是与垂直墙体固定在一起(相当与地脚螺栓),固定销8上有一个孔,当两腿冲销3放入拆卸槽7时,将长销子6插入两个固定销8的孔中,从而对两腿冲击销3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对闸门进行改造,即在闸门的一端加工两个拆卸槽,以便拆卸;其次通过两腿冲销和一个冲击锤,冲击锤由油缸带动来完成拆卸动作的。为了更有效的拆卸插板,该装置的基础都是固定在垂直与地面的墙体上。整个过程是这样实现的,首相将使用过的插板固定在基础上,确保门框的一边卡在挡块的槽中,其次将两腿冲销的两腿安装在闸门的两个拆卸槽中,再用一个长销子固定,一切都准备好后,油缸开始带动冲击锤向下冲击冲销,从而将门框与闸门分开,来完成拆卸过程。
本拆卸装置之所以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拆卸插板的主要因素为:⑴使用双腿冲销;⑵对闸门进行改造,加工了两拆卸槽,来固定拆卸的作用点;⑶用油缸来提供动力,即保证了力足动力,也保证了力的方向刚好与闸门工作的方向平行且相反,从而保证插板不会发生变形。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4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