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修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3577.7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九江;张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E02B3/10;E02B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潜水湖泊的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湖泊生态修复成功与否,风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子,其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影响:一是风浪对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冲击;二是风浪对底泥的扰动,特别是浅水湖泊底泥的扰动更加明显,导致水体悬浮物大量增加、透明度下降,且加速了底泥营养盐的释放;三是水深限制了沉水植物的生长。
传统生态修复中对底泥的处理主要是人工移除、异位处理,其成本高昂,且施工难度大。
现有关于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一般都是选定范围,在选定水域的外围打下木桩固定,再辅以沙包、土包等材料夯实筑坝,而后再在选定水域进行生态修复,所需成本较高,且耗时耗力。同时,所筑围坝因为材料的原因无法更好的利用,仅作为围栏圈定范围作用,而无法进行资源再利用。另外,也有一部分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现有条件,选定水域尽量选择已筑有长堤,同时在另一侧再围栏筑坝,之后在选定水域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节省部分成本的目的。然而,这种技术无法更一步扩大范围的利用,假使一块预定水域范围较大,现有长堤或大坝无法满足生态修复需求,不利于生态修复范围的扩大,仅局限于特定水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
可选地,所述围坝表层设有栽种区。
可选地,所述木桩均匀布设于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
可选地,所述围隔上设有防渗层。
优选地,所述防渗层为土工布层。
优选地,所述防渗层为草席层。
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修复区外围的围坝,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选定修复区后,直接采用底泥填充于修复区外围以构筑围坝,围坝通过在内壁及外壁设围隔固定,而围隔由木桩稳固。本实用新型取材方便,节约成本,并且可以省时省力,提高了生态修复的效率。
在围坝表层设栽种区,对围坝内的底泥进行再利用,使所布植物充分吸收底泥中所含的养分,待养分吸收完毕后,底泥即成干土,进一步稳固围坝,加强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性;在围隔上设防渗层,防止填充于围坝中的底泥渗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修复区100、以及筑于修复区100外围的围坝200,围坝200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201,围隔201由木桩300固定。
本实施例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100、以及筑于修复区100外围的围坝200,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选定修复区100后,直接采用底泥填充于修复区100外围以构筑围坝200,围坝200通过在内壁及外壁设围隔201固定,而围隔201由木桩300稳固。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节约成本,并且可以省时省力,提高了生态修复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移除或异位处理等传统生态修复方法产生的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不限定生态修复范围,不局限于特定的水域,可圈定一块区域进行修复,也可同时圈定多块区域进行修复。本实施例中,仅圈定一块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圈定的范围内完成生态修复后,还可以逐步向外延伸修复区域,直到该区域生物种群契合自然状态且稳定成型后再将围隔201拆除。
实际使用操作时,在围坝200表层设栽种区202,对围坝200内的底泥进行再利用,使所布植物充分吸收底泥中所含的养分,改善底泥淤泥的营养状态,待养分吸收底泥中的养分后,底泥即成干土,进一步稳固围坝200,加强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性;在充分利用围坝200资源的同时,栽种区202还可以使本生态修复系统更具景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坝体闸门的斜拉双向门式启闭机
- 下一篇:无焊节护栏桩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