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栈桥的支撑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9976.6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波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栈桥 支撑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或地下工程中的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或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的栈桥的支撑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广泛采用的栈桥主要由前引桥、后引桥、主桥、前后行走机构及相应的油缸组成。施工时,前引桥搭接于已衬混凝土和主桥上,可通过提升机构提升前引桥,主桥前支座支撑于已衬混凝土上,主桥后支座支撑于已清碴后的隧道底部,后引桥搭接于主桥和已清碴的隧道底部,可通过提升机构提升后引桥,这样主桥通过支撑于已衬混凝土的前支座和支撑于已清碴的隧道底部的后支座形成车辆通道,移动时通过支撑于已衬砌混凝土上的前行走机构、后支撑于已清碴底部的后行走机构进行移动。例如中国专利号“200810049529.7”公开的仰拱栈桥装置,其申请日为2008年4月14日,公开日为2008年8月27日。此种类型的栈桥存在如下缺点:一、因支点距离长,因而主桥结构庞大,钢材用量大,成本高。二、栈桥移动时因后行走机构支撑于已清碴隧道底部,因底部不平整,在上面铺轨及架设支座工作量大且不易保证基础支撑牢固,安全隐患大。三、车辆在栈桥上通行,人员设备只能在主桥下施工,当车辆通行时会有坠物,对桥下施工设备及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且由于前引桥和后引桥下都不能施工,因而不能有效利用空间,导致施工速度较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于2010年01月08日提出了一种低压接地栈桥,专利号为“201020037613”,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09月08日,在该专利技术中,包括设置在主桥下的多个支撑底座,支撑底座支撑在已衬砌的混凝土面上,支撑底座连接在底架上,前引桥和/或后引桥下为混凝土浇注区。虽然该专利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支撑底座还存在如下不足:一、因人工浇注的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在栈桥压上时要保证受压混凝土受力均匀,现有的支撑底座由于其平衡性不佳,会损坏浇注的混凝土。二、由于现有的支撑底座平衡性不佳,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栈桥装置的支撑机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栈桥的支撑底座,本实用新型使栈桥在作业时通过三重转动连接产生偏转,能尽量贴紧混凝土表面,均匀传递相等压力,能够使作业时的栈桥平衡支撑在人工浇注的混凝土表面上,使混凝土表面受力均匀,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不受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栈桥的支撑底座,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梁,所述支座为两个,两个支座分别与平衡梁转动连接。
所述平衡梁上转动设置有两个平衡梁转销,平衡梁转销上设置有转销连接孔,支座上设置有支座转销,支座转销与转销连接孔转动连接。
所述平衡梁上还设置有栈桥连接孔,栈桥通过栈桥连接孔与平衡梁转动连接。
所述支座底面设置有垫板。
所述垫板包括钢垫板和钢垫板与支座底面之间的橡胶垫。
所述垫板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支座底面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包括支座和平衡梁,支座为两个,两个支座分别与平衡梁转动连接,通过此结构使栈桥在作业时通过三重转动连接产生偏转,使底座能尽量贴紧混凝土表面,均匀传递相等压力,能够使作业时的栈桥平衡支撑在人工浇注的混凝土表面上,使混凝土表面受力均匀,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不受损坏。
二、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梁上转动设置有两个平衡梁转销,平衡梁转销上设置有转销连接孔,支座上设置有支座转销,支座转销与转销连接孔转动连接,采用此结构后,平衡梁可通过栈桥连接孔带动支座上下摆动,支座可通过平衡梁转销前后摆动,又可通过支座转销左右转动,充分保证了混凝土表面受力均匀,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三、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梁中部设置有与栈桥转动连接的栈桥连接孔,栈桥在作业时,通过四个平衡梁及与平衡梁连接的支座,实现栈桥的均匀支撑,也保证了混凝土表面受力均匀。
四、本实用新型中,支座底面设置有垫板,在保证混凝土表面受力均匀的前提下,通过垫板,尽一步保证栈桥作业时不会损坏混凝土表面。
五、本实用新型中,垫板包括钢垫板和钢垫板与支座底面之间的橡胶垫,具有缓冲功能,从而也进一步保证了受力均匀。
六、本实用新型中,垫板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支座底面上,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保证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梁转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波,未经余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9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