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管束干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8943.X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4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富梅;王占林;屠文华;王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纵横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12 | 分类号: | F26B11/1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管束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型管束干燥机。
背景技术
管束干燥机是一种列管式换热装置,主要应用于玉米深加工中副产品的干燥,包括纤维、麸质、胚芽、玉米酒糟。管束干燥机是由管束、外壳和传动装置组成。管束是干燥机的主体,由若干加热列管组成,两端各安有空心半轴,一端为加热蒸汽进口,另一端为冷凝水出口,两出口上分别安有旋转接头通过金属软管与蒸汽管、冷凝水管接通。管束干燥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管束旋转,湿物料从进料口进入机内,落入加热列管之间,列管内通入加热蒸汽,将管壁加热,与湿物料进行热交换。此时,管内蒸汽释放热量变成冷凝水,温度可达140~150℃,通过冷凝水出口排出。现有技术是管束干燥机产生的高温冷凝水直接排放或回锅炉利用,没有在管束干燥机内得到再次利用,蒸汽的耗量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省。另外由于壳体底部的物料热交换效果差,水份蒸发能力差,单位体积内的物料重量大,管束干燥机一旦停机检修,再次开车,由于机内堆积物料重,通过传动装置很难使管束启动,需要借助外力来使管束先旋转起来,这就给工人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型管束干燥机。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在下壳体外侧布置水带,用管束产生的高温冷凝水作为热源,对下壳体进行加热,与壳体底部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机内物料水份得到了充分的蒸发,一方面节省了蒸汽的消耗,另一方面停机启动时工人操作更方便。具体是这样来实施的:一种节能型管束干燥机,包括管束,上下壳体,管束一端设有加热蒸汽进口,另一端设有冷凝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冷凝水出口处的旋转接头连接金属软管,所述的金属软管通过连接水管与布设在下壳体外壁上的水带相接。蒸汽进入管束的加热列管,将管壁加热,与湿物料进行热交换,同时,管内蒸汽释放热量变成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排出,通过金属软管和连接水管,进入水带后再排出,高温的冷凝水作为热源流经水带,对下壳体进行加热,壳体底部的物料被加热,水份得到充分得蒸发,物料烘干效果好,蒸汽消耗少。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停机,物料停止进入管束,且蒸汽停止加热。停机前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继续停留在水带中,对壳体底部的物料继续进行加热,物料水份还能够继续被部分蒸发,机内物料的重量相对比较轻,管束再次启动比较方便,开动电机就能够使管束旋转起来,就不需要再借助外力来使管束先旋转起来,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了较大的降低。
与金属软管相接的连接水管由冷凝水管和排水管组成,冷凝水管平置,其上设有三通分别连接金属软管,左右两侧的向下倾斜的排水管(下倾度2-3°),排水管连接下壳体外壁上的水带。
下壳体外壁上的水带是若干半圆钢管从上至下均匀焊接分布在下壳体外壁,首尾串联连接,两侧的半圆钢管最后汇集于最底部的半圆钢管,形成一个水带,冷凝水最后是从水带的最底部排出的。
通常,半圆钢管的大小视管束干燥机的大小而定,大部分的采用2-3英寸的半圆钢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壳体外壁上设置水带,用管束产生的高温冷凝水作为热源,对下壳体进行加热,与壳体底部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机内物料水份得到了充分的蒸发,一方面节省了蒸汽的消耗,另一方面停机启动时工人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节能型管束干燥机,包括管束,上下壳体,管束一端设有加热蒸汽进口,另一端设有冷凝水出口1,冷凝水出口1处的旋转接头连接金属软管2,所述的金属软管2通过连接水管与布设在下壳体4外壁上的水带5相接,连接水管由冷凝水管3和排水管组成,冷凝水管3平置,其上设有三通分别连接金属软管2,左右两侧的向下倾斜的排水管,排水管连接下壳体4外壁上的水带5,该水带5是若干半圆钢管从上至下均匀焊接分布在下壳体外壁,首尾串联连接,两侧的半圆钢管最后汇集于最底部的半圆钢管。
本方案中冷凝水从管束出水口流出,通过金属软管和冷凝水管、排水管,流经管束下壳体布置的水带,最终从底部排出。
实际使用中,排水管的下倾度以2-3°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纵横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纵横浓缩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8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