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3163.6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6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强;邹仲良;李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0 | 分类号: | H01B1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13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场 干扰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信号传输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控制不断推出和使用,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监控回路及保护线路也不断增加,同时,电缆线路的敷设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环境干扰和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控制电缆,屏蔽结构简单,屏蔽效果差,且没有同时既防磁场又防电场的屏蔽结构,抗干扰能力较弱,在电磁场干扰严重的环境中,影响传输质量,导致仪器和线路出现使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包括导电线芯、挤包在导电线芯表面的绝缘层、绕包带、编织屏蔽层、内衬层和外护套,所述绕包带捆扎在挤包有绝缘层的导电线芯外,编织屏蔽层、内衬层和外护套依次设置在绕包带外层,其改进点在于:还包括挤包的半导电屏蔽层,所述挤包的半导电屏蔽层位于绕包带和编织屏蔽层之间。
还包括铠装层,所述铠装层位于内衬层和外护套之间。
所述半导电屏蔽层为高分子半导电材料层。
所述编织屏蔽层为铜或镀锡铜交叉编织层。
所述铠装层为镀锌钢丝螺旋绕包或双层镀锌钢带间隙绕包。
所述导电线芯为单根软铜线或多根绞合软铜线,其截面为0.5mm2至10mm2。
所述导电线芯芯数为1芯至61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缆采用挤包半导电屏蔽和铜丝编织屏蔽形成组合屏蔽,其屏蔽效果大大提高,加上钢丝(或钢带)的防磁效果,可有效保证电缆在电磁场干扰严重的环境中的传输信号的质量,保证其连接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同时电缆的钢丝(或钢带)铠装层可大大提高电缆的抗拉、抗压性能,保证电缆在受到较大机械外力下仍能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挤包在导电线芯1表面的绝缘层2、绕包带3、编织屏蔽层5、内衬层6和外护套8,所述绕包带3捆扎在挤包有绝缘层2的导电线芯1外,编织屏蔽层5、内衬层6和外护套8依次设置在绕包带3外层,还包括挤包的半导电屏蔽层4,所述挤包的半导电屏蔽层4位于绕包带3和编织屏蔽层5之间。
还包括铠装层7,所述铠装层7位于内衬层6和外护套8之间。
所述半导电屏蔽层4为高分子半导电材料层。
所述编织屏蔽层5为铜或镀锡铜交叉编织层。
所述铠装层7为镀锌钢丝螺旋绕包或双层镀锌钢带间隙绕包。
所述导电线芯1为单根软铜线或多根绞合软铜线,其截面为0.5mm2至10mm2。
所述导电线芯1芯数为1芯至61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出半导电和铜丝编织组合屏蔽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导电线芯1的截面,也可根据不同的设备需要选择导电线芯1的芯数,挤包的半导电材料可以选择热塑性和热固性。产品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工艺成熟;电缆安装敷设也很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出半导电和铜丝编织组合屏蔽抗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制造方法,是按普通电缆的制造方法,在完成缆芯制造以后,采用挤塑机、铜丝编织机和钢丝(钢带)装铠机,加强完善电缆屏蔽结构,使电缆具有抗电磁场干扰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3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