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2876.0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岐清;刘琳;黄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2 | 分类号: | E21B4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中心 降低 含水 采油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专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平井采油管柱,是一种降低水平井含水的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在水平井采油后期,原油含水逐步升高。采用堵水方法减少含水。堵水一般采用机械和化学堵水两种方法,油田研究人员设计的打孔管、盲管配合管外封隔器的完井工艺管柱能有效延缓底水锥进,但管柱工艺比较复杂而且主要应用在水平井前期完井。
目前,一些油田处于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高含水开发后期,通过加入中心管方法,实现降低水平井含水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针对筛管完井,无法应用于控水措施的水平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通过在水平井的水平段下入一定长度的中心管(打孔油管),干扰水平井现有的流动压力分布,通过调整产液剖面均匀度使水平井主要出水层段的产液能力减低,从而实现水平井降水增油。解决水平井底水油藏含水上升快、后期开发效益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主要由套管、油管、采油泵、筛管、套管外封隔器、底堵和泵下中心管组成;在水平井内有套管,在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套管的下部连接有筛管,在筛管外部有套管外封隔器,通过套管外封隔器将筛管固定在水平井内;在筛管的下端连接有底堵;在水平井的直井段并在套管内有油管,在油管的下端连接有采油泵,通过采油泵能把井液抽汲到地面。其特征在于:在采油泵的下端连接有泵下中心管,所述的泵下中心管在水平井的水平段是前段盲管、有孔中心管和尾端盲管;在前段盲管的下端连接有孔中心管,有孔中心管的下端连接尾端盲管。在采油泵的下端连接中心管后,通过优化中心管长度和结构达到调整产液剖面的目的,实现降水增油。
所述的有孔中心管的所在位置在筛管内。即有孔中心管与筛管相对。
所述的有孔中心管是在管壁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8~15毫米的通孔,通孔的密度为每米10~20孔。
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原理是:通过实际水平井产液剖面预测,判断产液流入量较高的井段位置,一般产液高的段同时也是水的主要贡献段,通过降低产液高流入量段的产液量就能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于高含水期的水平井,中心管采油时主要考虑降低流入量较高段的液体贡献,产液剖面均匀程度是次要考虑的;对中低含水期的水平井,即要考虑降低产液流入量,又要考虑井筒各段流量均匀程度。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后期采用中心管采油,能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通过在水平井的水平段下入一定长度的中心管(打孔油管),干扰水平井现有的流动压力分布,通过调整产液剖面均匀度使水平井主要出水层段的产液能力减低,从而实现水平井降水增油。解决水平井底水油藏含水上升快、解决水平井水淹等采油瓶颈问题。在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上试验应用中心管采油11井次,有10口井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初期平均日产油从3.82吨提高到6.6吨,综合含水由96.5%降至93.46%。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套管,2-油管,3-采油泵,4-筛管,5-套管外封隔器,6-底堵,7-泵下中心管,8-前段盲管,9-有孔中心管,10-尾端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主要由套管1、油管2、采油泵3、筛管4、套管外封隔器5、底堵6和泵下中心管7组成。在水平井内有套管1,在水平井的水平段的套管1的下部连接有筛管4,在筛管4外部有套管外封隔器5,通过套管外封隔器5将筛管4固定在水平井内;在筛管4的下端连接有底堵6;在水平井的直井段并在套管1内有油管2,在油管2的下端连接有采油泵3。采油泵3是有杆抽油泵。
在采油泵3的下端连接有泵下中心管7,中心管7是内径为62毫米、外径为73毫米的普通油管。所述的泵下中心管7在水平井的水平段有前段盲管8、有孔中心管9和尾端盲管10三部分连接成。在前段盲管8的下端连接有孔中心管9,有孔中心管9的下端连接尾端盲管10。前段盲管8的长度是112米,有孔中心管9的长度是158米,尾端盲管10的长度为93米。
有孔中心管9的所在位置在筛管4内。即有孔中心管9与筛管4相对。在有孔中心管9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13毫米的通孔,通孔的密度为每米16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2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藏测井解释中的水淹层自动识别装置
- 下一篇:双油管高温气举工艺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