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盛放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的瓶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2798.4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周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赵成伟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盛放 包括 重组 白细胞 拮抗剂 溶液 瓶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子,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盛放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的瓶子。
背景技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久以来,人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采用的包装物都是玻璃或塑料瓶体。在包装瓶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和包装瓶直接接触,其两种物质之间可能相互发生化学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卫生部门、科研人员、科研设备制造商极其关注的科研高端课题,并且包装瓶使用不便,尤其是被用作滴眼剂时。
同时,在常见的抗生素类型和激素类型的滴眼剂以外,人们近年来又研发了最新的蛋白类型(或称生物制剂型)滴眼剂,新型蛋白类型滴眼剂是基因工程产品。由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的特点,使蛋白类滴眼剂在选用包装瓶方面与抗生素以及激素类型的滴眼剂相比,具有性质更加特殊的特点。例如,在选用包装瓶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蛋白质对玻璃瓶体或塑料瓶体的相互渗透作用。如果发生明显渗透,则一方面有可能引起蛋白质性能、能量、质量、效用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引起保质期的缩短,这是蛋白型滴眼剂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以前的解决方案仅仅是采用小装量的一次性滴眼剂瓶来回避矛盾,这只是在表面上缩短了蛋白型滴眼剂和瓶体接触的时间,并没有从发生了实际接触这个基本事实上解决问题,因此不能说明这个处理方法使渗透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所以,防止蛋白类型滴眼剂与包装瓶体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为止仍然是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难以克服的高科技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作为滴眼剂使用不便、与容器之间相互渗透、蛋白质容易氧化和稳定性不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盛放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的瓶子,包括瓶体和瓶嘴,瓶嘴整体或上部为一尖形突起。
优选方案为瓶体内侧涂有一层或数层保护膜。
优选方案为保护膜为防氧化膜、蛋白质保护膜或防渗透膜。
优选方案为防氧化膜为芳香胺类抗氧剂保护膜、受阻酚类抗氧剂保护膜或辅助抗氧剂保护膜;蛋白质保护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保护膜、多元醇保护膜、糖类保护膜或氨基酸保护膜。
优选方案为瓶体内侧为粗糙界面。
优选方案为瓶体和瓶嘴连接为一体,在瓶嘴上有一个配套的瓶盖。
优选方案为瓶体与瓶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方案为瓶嘴由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方案为瓶体为圆柱形、长方体、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盛放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的瓶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作为滴眼剂使用不便、与容器之间相互渗透、蛋白质容易氧化和稳定性不好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该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盛放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溶液的瓶子,包括瓶体(2)和瓶嘴(1),瓶嘴(1)由柔性材料制成,瓶嘴(1)整体或上部为一尖形突起,瓶体(2)为圆柱形、长方体、椭圆形,瓶体内侧为粗糙界面,瓶体内侧涂有一层或数层保护膜(3),保护膜(3)为防氧化膜、蛋白质保护膜或防渗透膜,其中防氧化膜为芳香胺类抗氧剂保护膜、受阻酚类抗氧剂保护膜或辅助抗氧剂保护膜,蛋白质保护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保护膜、多元醇保护膜、糖类保护膜或氨基酸保护膜,瓶体(2)和瓶嘴(1)连接为一体,在瓶嘴(1)上有一个配套的瓶盖。
另外一种结构可以为瓶体(2)与瓶嘴(1)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2
将同一批次生产合格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分别装入带有氨基酸保护膜的和不氨基酸保护膜的各50支瓶子中,瓶子外观一样,装量一样。带保护膜的瓶子标号为1-50;不带保护膜的瓶子标号为51-100;瓶子标号对质量检定员保密,质量检定员定期、随机抽样对两组样品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带有保护膜的瓶子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活性保护时间明显延长,经统计学处理,P<0.05。实验如下表1所示:
表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活性对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周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周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2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织捣碎装置
- 下一篇:花生点播机种量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