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迷宫式隔液钻头及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0668.7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宜;王稳石;谈晓丽;孟庆鸿;郑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60 | 分类号: | E21B10/60;E21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孙丽芳 |
地址: | 06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迷宫 式隔液 钻头 式隔液取心 钻进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极松散惧冲蚀地层的取心钻进工具,其可广泛应用于科学钻探、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地质勘探与水电工程基础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极松散惧冲蚀地层的取心钻进时,大部分类型的钻头及其与卡簧座的配合形式,使钻井液通过钻头内部的台肩与卡簧座的缝隙时会直接冲刷岩心,极易将进入钻头内的岩心部分或全部冲刷掉,导致较难弥补的地层信息缺失。目前所见的隔液取心钻进工具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钻井液与进入钻具内腔的岩心,但仍不能绝对有效地保护岩心,对于惧冲蚀地层,常出现岩心采取率严重不足,甚至“打空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环形隔液槽和外开放卸压水槽的侧排泄钻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迷宫式隔液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下部为一台阶部,使所述钻头本体的下端面形成内台阶面低于外台阶面的台阶式切削具镶焊面;所述台阶部的与外台阶面相对的内表面形成内台肩面,所述台阶部的内壁上形成一圈钻头隔水环,所述钻头隔水环、钻头本体的内壁和内台肩面围成环形隔液槽;所述钻头本体从所述外台阶面开始向上开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沿圆周方向延展的外开放卸压水槽,各外开放卸压水槽均与所述环形隔液槽相通。
优选地,所述钻头隔水环的下端面与所述内台阶面平齐;所述钻头隔水环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内台肩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隔离钻井液与进入钻头内腔的岩心,避免钻井液冲刷岩心的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迷宫式隔液钻头和隔液卡簧座;所述隔液卡簧座的下部形成外壁向内收缩、内壁向外扩张的卡簧座隔水环;所述隔液卡簧座插入迷宫式隔液钻头的环形隔液槽中,使得所述卡簧座隔水环与环形隔液槽配合,并且所述内台肩面与卡簧座隔水环的下端面之间的缝隙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迷宫式隔液钻头改变了钻井液通过钻头时的流动方向,在其与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液卡簧座组成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时,钻头内腔的岩心与循环运动的钻井液完全隔离,使极松散惧冲蚀地层的岩心采取率和原状性得以保证;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迷宫式隔液钻头可采用目前取心钻探中的任何一种切削具,使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对各类复杂地层的适应性大大增强。另外,虽然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隔液钻头特别适用于采取极松散惧冲蚀地层的岩心,但对其它地层也具一定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迷宫式隔液钻头及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迷宫式隔液钻头及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的仰视图;
图3为迷宫式隔液钻头的一种实施结构在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迷宫式隔液取心钻进工具的一种实施结构在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迷宫式隔液钻头包括钻头本体1,所述钻头本体1的下部为一台阶部,使钻头本体1的下端面形成内台阶面11低于外台阶面12的台阶式切削具镶焊面。所述台阶部的与外台阶面12相对的内表面形成内台肩面13,所述台阶部的内壁上形成一圈钻头隔水环4,在此,所述钻头隔水环4的上端面高于内台肩面13,使所述钻头本体的内壁、内台肩面6和钻头隔水环4围成环形隔液槽8。所述钻头本体从所述外台阶面12开始向上开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沿圆周方向延展的外开放卸压水槽5,各外开放卸压水槽5均与环形隔液槽8相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开放卸压水槽5一直延伸至钻头本体的高于其台阶部的位置上,在此,该台阶部的提供外台阶面12的上台阶部的直径大于钻头本体的其余部位处的直径。
在优选实例中,所述钻头隔水环4的下端面与内台阶面11平齐,所述钻头隔水环4的上端面高于内台肩面13,且所述钻头隔水环4与台阶部的内壁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