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塔流动床气水分离与微气压进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60469.6 | 申请日: | 2011-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彭悦;彭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悦;彭振洪 |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 水分 气压 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塔流动床气水分离与微气压进水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位差自动控制系统上的气水分离与微气压加压进水,使2#交换在所位差状态下能够“起床”并正常运行。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出现有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其大部分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有气水分离装置,当水气或气水经过第一次交换的软水后,由于第一次交换塔主体顶部流入回流管时,容易会溶解有或者混有部分气体,该部分溶解或者混有部分气体直接排往第二次交换主体时,水体与树脂发生摩擦交换时,气体会随碰而逸出,导致影响水体与树脂的交换后的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或提高水体与树脂交换后的出水水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气水分离与微气压加压进水装置,其包括水塔主体。在水塔主体内设置有气水分离装置和微压加产生。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气水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水塔主体底部的集水箱、设置于水塔主体内的位于集水箱上部的连接的开关以及设置于水塔主体一侧面的下端与集水箱连接而上端连接于水塔主体上部的软水回流管。
所述的交换塔主体包括置于外围的主体外壳、设置于主体外壳内部的位于集水箱底部的交换塔座体、设置于主体外壳内部的位于集水箱上部的软水设备、设置于软水设备上部的树脂公布装置以及设置于树脂分布装置上部的排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在水塔主体内及侧面设置有气水分离装置,可以通过软水回流管对水体产生压强,使气体逸出,在水体通过软水回流管往下排进集水箱的过程中,由于压强逐渐增大,气体不断逸出往上升,与水体留下形成逆向,当水体流入集水箱,气体最大限度的逸出并通过回流管排出,有利于第二次交换塔的交换反应,从而达到提高水体与树脂交换后的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四塔流动床气水分离与微压进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四塔流动床气水分离与微压进水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下面结合具体一种气水分离装置,其包括水塔主体,设 置于水塔主体内部及侧面的气水分离装置。
所述的气水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水塔主体底部的气水分离室(2)、设置于水塔主体内的位于气水分离室(2)以及设置于水塔主体一侧面的下端与气水分离室(2)连接而上端连接于水塔主体上部的软水回流管(1)。
所述的1#交换塔(5),下方设置气水分离室(2)底部的塔支脚架(4)上。
所述的软水回流管(1)的上端与交换塔上端连接,下端与气水分离室(2)连接,软水再通过出水口(3)经连接管与2#交换塔(7)旋流布水装置连通,进入2#交换塔(7)内旋流布水器(6)进行交换运行。
综上所述,用1#交换塔(5)下方设有气水分离室(2),可通过软水回流管(1)对水体产生压强,使气体溢出,在水体通过软水回流管(1)往下排进气水分离室(2)的过程中,由于压强逐渐增大,气体不断溢出往上升,与水体留下形成逆向,当水全流入气水分离室(2),气体最大限度的溢出并通过软水回流管(1)排出,向上排出气体,已被分离出气体的软水在微气压的作用和1#交换塔(5)与2#交换塔(7)的高度位差的两种压力作用下,将1#交换塔(5)的软水送入2#交换塔(7)体内进行2次交换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悦;彭振洪,未经彭悦;彭振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