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机的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0314.2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则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则旺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分类号: | A47J3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水机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饮水机,特别是一种直饮水机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675731U于2010年12月22日公开一种直饮饮水机,它包括壳体、储水桶、冷水出水龙头和设置有过滤装置的进水管,所述的储水桶连接冷水出水龙头和进水管,还包括热水出水龙头,所述的储水桶和热水出水龙头之间连接有下水管,下水管上设置有发热管和温控器,所述的发热管和温控器分别连接线路板,线路板连接电源插头。该结构的热水出水龙头内部供水流经的路径短,造成冷水不能被发热管充分加热,热水出水龙头出水口的水温提升不明显。如果使热水出水龙头出水口的水温提升明显,则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发热管,从而加大用电负荷和增大热水出水龙头的体积,其不便于推广应用,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热效率高、便于推广应用、使用安全、体积小的直饮水机的加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直饮水机的加热装置,包括与净水滤芯连接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绝缘套筒、设置在绝缘套筒内的电磁加热棒、绕设在绝缘套筒外的电磁线圈,以及设置在套筒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前、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结构特征是电磁加热棒外壁设置有螺旋凸筋/凹槽;电磁加热棒外还紧配合有套管,套管两端与前、后端盖密封连接;套管内壁与螺旋凸筋/凹槽之间形成螺旋水道,螺旋水道两端分别与进、出水管连通;进水管还通过净水滤芯与自来水管连接。
所述套管与绝缘套筒之间隔开一定距离D,D为10mm-20mm。所述套管为金属材料制成,套管与绝缘套筒之间隔开的距离D为18mm。
所述进水管与电磁加热棒前端焊接,和/或出水管与电磁加热棒后端焊接。
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由绝缘材料制成,两者还分别与绝缘套筒两端密封连接。
所述净水滤芯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出水口与三通管连通;三通管一端为纯净水出口,另一端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加热装置内形成有螺旋形的加热水道,从而延长水流经该内胆的时间,让流经的水得以充分加热。同时,由于线圈与电磁加热棒通过绝缘套筒隔开,且隔开距离足够大,真正实现水电分离。其结构简单合理、加热效率高、便于推广应用、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直饮水机的加热装置,包括与净水滤芯10连接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绝缘套筒3、设置在绝缘套筒内的电磁加热棒6、绕设在绝缘套筒外的电磁线圈4,以及设置在套筒两端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7,前、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8。电磁加热棒6外壁设置有螺旋凸筋/凹槽6.1;电磁加热棒外还紧配合有套管5,套管两端与前、后端盖密封连接;套管内壁与螺旋凸筋/凹槽之间形成螺旋水道6.2,螺旋水道两端分别与进、出水管连通;进水管还通过净水滤芯与自来水管连接。套管5为金属材料制成,套管与绝缘套筒3之间隔开的距离D为18mm。进水管1与电磁加热棒6前端焊接,和/或出水管8与电磁加热棒后端焊接,且进水管1和出水管8与电磁加热棒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开口8.1。前端盖2和后端盖7由绝缘材料制成,两者还分别与绝缘套筒3两端密封连接。
净水滤芯10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出水口与三通管9连通;三通管一端为纯净水出口,另一端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管1连通。自来水A经净水滤芯10过滤后产生可直接饮用的常温纯净水B,常温纯净水B经加热装置加热成热纯净水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则旺,未经陆则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